IUCN紅皮書更新 歐洲野牛保育有成 離開受威脅物種清單

記者 李娉婷/報導

近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紅皮書),31個物種被歸入「滅絕」類別,但好消息是,歐洲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歐洲野牛(Bison bonasus)被從易危等級調整到近危,是26個狀況有所改善的物種中,表現最好的案例,由於長期的保育管理工作,歐洲野牛的野生族群已經從2003年的約1,800隻,增加到2019年的6,200隻以上!

歐洲野牛的數量穩定恢復中,這種動物一度在野外消失,只剩下動物園的圈養個體。   取自IUCN(© Rafał Kowalczyk)

根據IUCN的最新消息,由於保育工作和育種計劃,歐洲野牛開始大量繁殖,在上個世紀初,曾經數量豐富的歐洲野牛被獵殺到只剩動物園的圈養個體,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有少量動物野放,1996年,IUCN將歐洲野牛定為瀕危物種,但在持續的保育工作之下,物種的受威脅程度逐漸調降,到了2003年,野外的歐洲野牛數量達到1,800隻,去(2019)年的統計更是增加了兩倍多,波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47個牛群中,共有超過6,200隻歐洲野牛。

因此,在IUCN紅皮書的最新更新中,歐洲野牛被從易危(VU)等級調整到近危(NT),目前還有一小群歐洲野牛計畫在2022年於英國野放,這將是歐洲野牛6000年來第一次出現在英國野外。

1892年,在美國密西根州Rougeville市,兩名男子與歐洲野牛的頭骨堆合照。   取自The Conversation

儘管歐洲野牛的數量穩定恢復,但IUCN野牛專家小組成員Rafal Kowalczyk表示,仍需要採取更多的行動來改善歐洲野牛可使用的土地面積,並促進遺傳多樣性,因為目前的族群彼此隔離,只有8群足夠大到可長期延續,「從歷史上看,歐洲野牛大多被野放到森林棲地,牠們在冬天找不到足夠的食物,但是當牠們離開森林進入農業地區時,常常會和人發生衝突。要減少衝突的風險和野牛對補充食物的依賴,建立擁有廣闊草地的保護區相當重要。」

更新的紅皮書也顯示重要生態系中關鍵物種的持續損失,IUCN表示,全球的淡水海豚正面臨滅絕的威脅,這些關鍵物種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包括有害的捕撈行為、污染、河流的築壩和故意殺害動物等。隨著土庫河豚(Tucuxi)被從數據缺乏(DD)改列為瀕危(EN)等級,現在全世界的淡水海豚都是瀕危物種。

土庫河豚是亞馬遜河中的一種小型灰色海豚,但越來越多的刺網捕撈,讓牠們成為了混獲的受害者。IUCN說,停止使用刺網並減少土庫河豚棲地的水壩數量,是讓物種數量恢復的優先事項,此外,強制禁止民眾故意殺害土庫河豚也很重要。

本次紅皮書將土庫河豚更新為瀕危物種,自此全世界的淡水海豚都被列為瀕危物種。   取自IUCN(© Fernando Trujillo)

此次更新,IUCN也宣布了31個物種的滅絕,包括3種中美洲的青蛙和15種菲律賓拉瑙湖(Lake Lanao)特有的淡水魚,一種去年才被正式確認為新物種的鯊魚「逝絕真鯊」(學名:Carcharhinus obsolerus,又名遺失之鯊Lost shark)則被列為極危(CR)物種,並標記為可能滅絕(Possibly Extinct),這種鯊魚居住在南海,最後一次記錄是在1934年,而牠們的棲地是世界上過度捕撈最嚴重的海域之一。

目前紅皮書共列入128,918個物種,其中35,765個屬於受威脅物種(包括易危物種、瀕危物種、極危物種),IUCN總幹事Bruno Oberle博士說:「在這次IUCN紅皮書的更新中,歐洲野牛和其他25個物種的恢復記錄證明了保育的力量。然而,越來越長的滅絕物種清單清楚地提醒我們,保育工作必須緊急擴大。為了應對不永續的漁業、農業開發和入侵物種等全球性威脅,全世界都需要採取保育行動,並將其納入經濟體系之中。」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