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報導
一年前,中國武漢出現不明原因的肺炎,一張當地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內部通知指出此疾病與該市的華南海鮮市場有關,隨後數個月疾病迅速傳播,並在全球各地造成巨大衝擊。來自「濕貨市場」的COVID-19,病毒被懷疑是源於蝙蝠,再透過其他中間宿主傳播給人類,為此,許多將蝙蝠視為美味佳餚的地區,都將牠們移出了菜單,然而在印尼的一個野生動物市場,蝙蝠至今仍被販售食用。
(※濕貨市場:wet market,衛生環境不佳的傳統市場)
在疫情爆發後,中國武漢的濕貨市場已經在數個月前關閉,專家們擔心管理不善的市場有疾病傳播的風險,而儘管與COVID-19存在關聯,蝙蝠仍在印尼的潮濕貨市場上販售。
《Business Insider》報導,印尼北蘇拉威西省(North Sulawesi)的蘭戈旺市場(Langowan market)以蛇、蜥蜴、老鼠和野豬等野味而聞名,而在疫情於世界各地爆發、許多地區將蝙蝠移出菜單後,蘭戈旺市場仍在繼續這種買賣,市場經理Yani Tulangow說:「買家之前害怕吃蝙蝠肉,但是漸漸地,因為他們認為我們有不同的料理方式,所以他們不再害怕,最近貿易恢復了正常。」
Tulangow表示,他們對市場上販售的蝙蝠肉沒有控制權,而且他沒有計畫關閉任何野生動物貿易。但根據專家的說法,將不同的物種聚集在一起、在不衛生的環境中屠宰的市場,是發生病毒溢出事件的理想環境。
印尼加查馬達大學(Gadjah Mada University獸醫學教授Raden Wasito說:「武漢發生的事很可能會在印尼發生,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武漢的狀況,幾乎和印尼眾多野生動物市場的狀況類似,所有這些事都可以為多種疾病創造一個病毒庫。」
不過,人畜共通傳染病並不局限於濕貨市場,它們可以在任何人類與動物混合的環境中發生,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生物多樣性與環境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Dave Redding表示:「溢出很常見,而且一直在發生。人們從世界各地的牲畜身上得到疾病,每天都會發生數十甚至數百次,我不認為這些濕貨市場會和正在發生的所有其他接觸產生相同的影響,說擺脫了濕貨市場就可以解決問題是一件很不錯的事,但它不會解決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人員仍在努力確定COVID-19的確切來源,蝙蝠被懷疑是病毒的自然宿主,並透過另一種中間宿主動物將病毒傳給人類。蝙蝠是多種冠狀病毒的宿主,世界上有超過1000種蝙蝠,他們居住在狹窄的巢穴中,但能夠遠距離移動,牠們不僅能與病原體共存,而且還能夠傳播,但即使要將這次疫病的源頭指向蝙蝠,但專家指出,新興傳染病從蝙蝠或任何動物傳給到人類,然後繼續成為致命大流行疾病的可能性依然很小。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傳染病流行病學高級講師Kris Murray說;「我們和野生動物接觸已經有很長的歷史,在過去的一百年中,我們有大量的機會破壞環境,讓許多東西從野生動物身上溢出到人體。令我驚訝的是,這種事沒有發生的更多,它可能發生,但事實上我們只有200或250種病毒從動物傳給人類,對我來說,這個過程非常罕見。」
儘管罕見,但對COVID-19來說,這已成事實。
許多專家也擔心蝙蝠和其他被獵捕食用的野生動物的未來,在北蘇拉威西省,黃色和黑色的大狐蝠以水果、花粉和花蜜為食,牠們在這裡被視為害獸捕殺,但也因為肉類需求被捕殺。一名狩獵蝙蝠的男子說:「我用尼龍、繩子和木頭抓蝙蝠,等著蝙蝠飛過並被鉤子鉤住。」而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蘇拉威西狐蝠因為過度捕獵而被歸類為易危物種(VU)。
隨著人口膨脹和動物棲地受到都市化和棕櫚園的威脅,許多人不僅擔心蝙蝠的未來,還擔心所有野生動物都會因為肉類需求被獵捕,或賣給珍異物種的走私者。北蘇拉威西省塔斯闊可動物救援中心(Tasikoki Animal Rescue Center)的獸醫Annisa Devi Rachmawati說:「有幾個賣動物的地方,我從來沒想過那些動物也可以被販售。政府和有關單位必須注意到這些,並監控、減少這種動物貿易和食用野味的狀況。」
而要打破食用蝙蝠的習慣將會很困難,也有人擔心,在市場上禁止販售蝙蝠肉只會將貿易推向地下化,蝙蝠肉在北蘇拉威西省被視為美食,人們會在特殊場合或節日食用,在蘭戈旺市場,一公斤蝙蝠肉的售價約為3美元,居民Kiki Rondonuwu說:「我們一直都在吃這個,沒有人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當地屠夫Jane Wungkara則表示:「這很好吃,我們從小就吃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