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盜獵、娛樂活動不斷 動物被迫長程遷徙 增加滅絕風險

記者 吳昱賢/報導

人類的活動正影響動物遷徙,動物被迫多移動到更遠的地區。像是日本松鼠(Sciurus lis)的分佈範圍隨著合適棲息地數量減少而擴大。圖片來源/Creative Commons

許多人都認為,動物遷徙是從一個棲息地到另一個棲息地的移動行為,但為了適應環境,動物的遷徙路線也會視情況而改變。最近一份澳洲的研究統整了208項研究、167種物種的資料,發現人類正嚴重干擾全球動物遷徙,動物平均被迫多遷徙70%。科學家也警告:遷徙到更遠的地方或遷徙路線遭到破壞,都會使動物生存更為艱難,增加滅絕的風險。

綜合外媒報導,這篇研究刊登在《自然生態與演化》期刊上,雪梨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從1880年代以來發表的208篇獨立研究,總共囊括167種動物,研究團隊藉此來分析、計算動物的總遷徙軌跡。結果發現,由於人類的狩獵、娛樂等活動擾亂了動物的遷徙行為,動物平均被迫多遷徙70%。

研究的動物種類相關廣泛,從陸地到海洋皆有,包含蝴蝶、歐洲獾、黑熊、大白鯊等等,總計有719個案例,其中包含37種鳥類、77種哺乳動物、17種爬行動物、11種兩棲動物、13種魚類和12種昆蟲。各種動物因人類活動而受到不同的影響,像是鳥類因伐木而不得不飛到更遠的地方,爬行動物的活動範圍因都市化而逐漸縮小。

研究人員指出,不管是都市擴張、森林縮減、狩獵、軍事活動,這些事件都會擾亂動物的活動與遷徙,因為牠們會逃離人類,或前往更遠的地方尋找配偶和食物。其中,人類的偶發性活動,如狩獵、飛機使用、軍事活動和娛樂活動造成的動物遷徙距離增加遠大於伐木、農業等長期的活動。

研究作者Tim Doherty指出:「我們對物種生存和生物多樣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遷徙對動物的生存至關重要,但人類的干擾將可能大幅破壞遷徙路線。」他警告:「動物遷徙路線的變化後果可能是深遠的,會導致動物體質變差、生存機會減少、繁殖率降低甚至局部滅絕。」

研究中建議,應該減少偶發性干擾的影響,人類可以仔細管理荒野地區動物的活動情況,減少狩獵和旅遊,在動物繁殖期更是要避免干擾發生。Doherty解釋:「在棲息地改造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我們建議將動物遷徙行為作為景觀設計和管理的參考,以確保動物的遷徙獲得保障。」

除了對動物物種的直接影響外,Doherty還指出,動物的遷徙改變將會引發連鎖效應,進而影響整個生態系統。他解釋:「動物的遷徙與生態息息相關,像是授粉、種子傳播,動物的遷徙中斷會對整個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他表示,這些發現對於動物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人們能夠藉此來減少自身活動、減少開發,避免影響動物遷徙進而影響整個生態。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