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電影《阿姆斯特丹貓未眠》 進入阿巴圖圖的世界 原來都市這麼野!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從阿姆斯特丹出發的華航客機,載著40萬支疫苗抵台,讓這幾天因確診人數居高不下、低迷的社會氣氛帶來一股希望。阿姆斯特丹是荷蘭首都及最大城市,13世紀時還是一座小漁村,在大航海時代躍身全球最重要的城市,至今仍是歐盟的重要都市。《阿姆斯特丹貓未眠》就是一部以阿姆斯特丹為主題的生態電影,透過一隻叫「阿巴圖圖」的貓,一起認識這座深具包容力的城市「狂野」的一面。

準備好了跟著阿巴圖圖見識城市有多野嗎?《阿姆斯特丹貓未眠》紀錄都市中生物的生活。圖片來源:可樂電影提供

筆者近日即於台中市區柳川上的陸橋,目睹一隻巨大的溝鼠啣著細長物件穿梭而過,儘管現場有三兩行人,溝鼠也似乎司空見慣、毫不畏懼地朝著目標前進。這一幕自然引發路人的驚呼,不過想想,牠所犯的錯誤,也不過就是在不對的時間出現。我們對於都市中的生物有多少察覺?

本片原名「野性阿姆斯特丹」(Wild Amsterdam),顧名思義就是探討這座城市「有多野」,而這個野性,居然是以城市中定居的野生動物來定義。

跟著阿巴圖圖逛阿姆斯特丹 詼諧又老練的「鋼筋叢林之王」

人口不到百萬人的阿姆斯特丹,住著180個不同國籍的人和上萬種生物,若不透過親眼目睹,恐怕無緣體會豐富的生命力。劇情始於一天的清晨,小號聲吹響序曲,這座城市剛從前一夜的夢境中逐漸清醒。

天濛濛亮,阿巴圖圖的主人前腳剛踏出家門,牠後腳跟著出門,展開一天的冒險。跟著這隻以鋼筋叢林之王自居、老練都市通,為阿姆斯特丹揭開狂野又鮮為人知的一面。

跟著阿巴圖圖的冒險,揭開阿姆斯特丹狂野又鮮為人知的一面。圖片來源:可樂電影提供

透過一天不同時段、穿插四季不同變化,從空中飛的、地上爬的,還有水裡游的,上天下地爬梳過一遍都市中忙碌的生命。並以貓的語氣敘事,時而詼諧,時而世故,讓人忍俊不住。導演從生物的眼光來看都市建設,而牠們總能突破人類的極限,找到與之共生的方式。

到都市中討生活 歷經百戰累積鳥類生存策略

從貓的高度看移動的人們匆忙的腳步,即使人來人往的車站,仍有成群的鴿子在候車室、月台擁擠的人群中覓食,甚至有意無意地搭上列車,隨著列車移動。

鴿子又有「飛翔的老鼠」之稱,在阿巴圖圖眼中則是「聰明老練的城市居民」,對牠們來說,都市無論吃住都充裕,簡直是天堂。但天堂歲月也不是完全沒有煩惱,住在銀行頂樓的遊隼總是不時挑戰牠們的智商與反應能力。

遊隼最喜愛的食物就是鴿子,而剛出生的小游隼一天要吃八餐。為了餵飽小孩,城市上空不時上演著追逐戰。過境的歐洲椋(音同良)鳥,雖有一套對付游隼的策略,仍難以萬無一失,鳥類的生存策略只能盡可能降低傷害,而這個過程精彩萬分;遊隼到手的食物,還得驅逐鵟鷹來搶。這樣的戲碼一天要上演八次。

遊隼與鴿子上演追逐戰,鳥類的生存策略遠超過人類的想像。圖片來源:可樂電影提供

除了餵飽雛鳥,和人類一樣,親鳥為了自己的幼雛,不惜和敵人奮力一搏,或小心翼翼護衛著。隨著漁業沒落,海鷗也遷移到都市樓頂築巢,還要一邊防止幼鳥跌落地面遭路殺,或天敵追逐,馬路邊不時出現路殺社調查對象——鳥屍!

蓋房子這件事,不但人類很講究,鳥類更是毫不馬虎。牠們就地取材、築巢蓋窩,無論樹枝、狗毛、鋁箔紙、吸管、木屑、鋼絲等,都難不倒。比起人們夸夸而談循環經濟,牠們早就是實踐者了。

不過可別以為築巢是鳥兒的天性,偶有築巢新手也會失手歪樓,就像萬丈高樓平地起,一切都得有個開始!至於先築巢再下蛋,或反過來,就見仁見智了。為了討一頓吃,模仿著雨打在地上的聲勢,騙蚯蚓冒出頭來——鳥類生存策略遠超過人類的想像。

綠頭鴨能住高樓大廈、老鼠也有食安哲學? 從遷徙到不再流浪的關鍵

阿姆斯特丹不但吸引著遊客,也吸引隨著季節遷徙的鳥類,例如歷經8000里遷徙的雨燕,就選在高塔、屋頂養起小孩,並以捕捉蚊子來充飢,對那些每晚被蚊子吵到失眠的人們,提供安眠的功用。

原來在野外不須高地築巢的綠頭鴨,到了城市卻也挑高樓層安頓,目的是避開犬貓這類環伺的威脅。此時阿巴圖圖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牠們怎麼到達水邊找吃的呢?影片記錄了令人驚嘆的過程,令人不禁要問,綠頭鴨都能住高樓大廈,還有什麼難得倒牠們的呢?

如果想盤點阿姆斯特丹的蒼鷺數量,下午4點的艾伯特市集絕對能提供答案。市場收攤前,蒼鷺們按照階級站在魚攤周邊,一等魚販收攤,好戲隨即上場。牠們不再需要到運河邊獵捕魚類,只需從塑膠袋中叼出廢棄的魚就夠吃了。充足的食物也使得這群蒼鷺不再流浪,改為依附著城市生活。

都市中,直逼人口數的小型哺乳類動物,當屬老鼠了!平日要遇到牠們可不容易。提到老鼠的食性,出乎我們的想像。牠們對於食安的要求,有一套哲學,老鼠們比清潔人員更早一步收拾,而且牠們總能深入底層——真正的底層。透過鏡頭活靈活現展現牠們的食性,讓人很難討厭這群城市住客。

艾伯特市集拍攝現場,不過這些演員很大牌,總要劇務人員千等萬等!圖片來源:可樂電影提供

水底下也不平靜,夜間的兩棲類正是活躍之際,成千上萬的蛙類尋覓配偶完成傳宗接代大事。但牠們的體位對貓來說,顯得太懶散了。搶著交配的公蟾蜍,最後落得雌蟾蜍溺斃,成功的配對,每一對則產下2000顆的蛋,長大的蟾蜍具有行為能力後,等待牠們又是一連串的獵殺與求偶交配。

隨著物候發展生存策略 見證城市中沉默強大的生命力

影片既然關心「野」,當然不能只定著在動物身上。城內7萬5000棵榆樹隨著種子四處散播,強大的移動力常常被忽視。透過鏡頭,清楚呈現每一片種子隨風而飄壯觀的場面。跟著種子成熟起落的,養活了無數物種。依傍著阿姆斯特丹四通八達的運河為家的白冠雞,就是其中一例,浸泡過的榆樹種子讓牠們有信心繁殖育兒,但仍免不得虎視眈眈的天敵來襲。

核桃跟椹果成熟季節,吸引松鼠前來覓食,不知誰貼心地為活動於樹冠層的松鼠打造了天橋,避免牠們在覓食時,與車子搶道造成傷亡。影片紀錄不同松鼠找到填飽肚腹的方式,例如等著橡實掉落——包括紅松鼠一時手殘——讓森林底層的小林姬鼠有機可趁,從影片中彷彿看到不言而喻的快樂表情。

路邊微小的花朵總帶著驚喜,對照著遠處的煙囪排放的氣體,總帶著一點小小的安慰。

無論原生、外來都很野 忠實描述也對等關懷

本片忠實描述都市中野生動物的處境,並且未加批評,即使外來的物種,也賦予對等的關懷。長尾鸚鵡以寵物身分,從亞洲和非洲引入後,因飼主野放就此盤旋於城市,至今已建立4000個窩;從美國一路來到阿姆斯特丹的信號小龍蝦不在餐桌上,而是阿姆斯特丹道路旁、草地上、森林邊漫步、走入到河中;而運河每年平均1萬2000台腳踏車,在尚未被撈出前,是牠們的家。

對於鳥、貓,狗的行動中總帶著威脅,公園中的草地更早就是犬隻的屬地。聽阿巴圖圖形容「這是狗咬狗的世界」,不但是比喻,也可能是寫實呢。

無論是逐漸進入城市核心的狐狸,或越來越多的蜜蜂,和人類行為有何關連性?游隼、椋鳥、綠頭鴨聚集到市中心,是不是代表這個城市的包容性,而且越來越野呢?這些問題只能反問我們自己了。

都市的包容性應是文明程度重要的指標。只是應該包容到什麼程度?這部影片提供了一個角度——由人類打造的都市,吸引萬種野生物前來共享,都市的萬種風情由此而生。

都市有多野? 阿巴圖圖展現超強觀察力 超乎人類的想像

影片中不時出現阿巴圖圖的短評,不但形容自己是「手腳俐落的掠食者」,點評在速食店門外伺機搶食顧客手中午餐的黑脊鷗「十分沒禮貌」、「食物黑手黨」,這似乎也適用柴山一帶台灣獼猴的搶食行為。

對於阿姆斯特丹每天生產800噸垃圾,牠說「動物很髒亂,人類更勝一籌」;形容咬斷電線的老鼠「瘋子」;對沒能抓到蟾蜍的刺蝟「誰叫你剛剛忙著那噁心的癖好(被狗尿吸引在草地打滾)!」旁觀鳥界保衛幼鳥爭奪戰,也會頗具同理的說「好慘」。這些短評總能引發共鳴,詼諧幽默,讓人不得不佩服牠的觀察力。

導演馬克弗克克(Mark Verkerk)與本片主角阿巴圖圖。圖片來源:可樂電影提供

導演馬克弗克克(Mark Verkerk)是荷蘭知名生態紀錄片導演。本片榮獲2018年荷蘭水晶電影獎、黃金電影獎,並以生態電影之姿,在荷蘭上大螢幕,票房2900萬台幣。當疫情嚴峻,宅在家防疫,不妨考慮收看本片,體驗都市的野性,原來城市也能容納數以萬計物種多樣的生物!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