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姜唯/編譯;林大利/審校
衛報報導,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的最新報告指出,北美洲的馴鹿和水鳥的數量急劇下降,反映北極苔原正在發生劇烈變化。
報告指出:88種水鳥中 約兩成族群數量在減少
北極陸地面積約270萬平方英里(700萬平方公里),特徵是極度寒冷、乾旱、強風和季節性永夜。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物種已經適應在惡劣條件下繁衍生息。但是,根據北極理事會北極動植物保護小組(Conservation of Arctic Flora and Fauna, Caff)發表的《北極陸域生物多樣性(Arctic Terrestrial Biodiversity)》報告,氣候危機已經破壞了這種生存策略。
北極暖化速度是其他地方的兩倍,導致極端天氣事件,南方物種向北移動以及病原體在原生物種間出現和傳播。這份報告在冰島雷克雅維克20日舉行的理事會部長級會議上發表,是繼2017年海洋生物多樣性評估之後,第一份評估北極陸域物種現狀和趨勢的報告。
該報告以數十年的極地生物多樣性監測資料為基礎,概述該地區正在發生的變化。北極地區變得越來越綠,灌木越來越常見,逐漸取代了苔原上的苔蘚和地衣。在格陵蘭東北部的Zackenberg研究站,科學家發現重要的授粉蠅在1996年至2014年之間減少了80%,顯示氣候導致植物開花時間與傳粉媒介飛行活動之間產生時間差。
報告檢視的88種水鳥中,有20%的鳥種的所有族群在減少,且一半以上至少有一個族群在衰退。「在北極苔原上,水鳥是種類最多的鳥類,是伊努特人家後院的常見鳥類。」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遷生物學家、該報告的鳥類專家艾倫史密斯(Paul Allen Smith)說。
在連接高緯度地區與太平洋的東亞澳遷徙路線(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上,88%的水鳥正在減少。史密斯說,這很可能是鳥類度冬地的亞洲黃海地區棲地縮減所致。據估計,在各種不同的氣候情境下,未來50年內80%的高北極水鳥會失去北方大部分繁殖地。
升溫導致細菌入侵 影響北極哺乳動物健康
馴鹿會成群在俄羅斯和阿拉斯加間移動,比較難將變化歸因於氣候。格陵蘭自然資源研究所顧問、該報告的馴鹿和麝牛專家奎勒(Christine Cuyler)說:「馴鹿和麝牛族群會自然波動,數量有周期變化。但是部分變化幅度增加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波動超出了過去歷史水準。」
近年來,大多數的遷徙苔原和森林馴鹿族群減少了,只有少數例外。分佈加拿大西北地區到努納武特(Nunavut)間的巴瑟斯特(Bathurst)族群,在1986年至2018年之間下降了98%。奎勒說這有幾個可能原因,包括糧食供應減少、雪上降雨事件和蟲害等,影響有蹄類動物覓食並獲得足夠的體重來度過冬季。
升溫還導致病原體的出現。這些病原體對部分動物的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2012年,影響皮膚的細菌「丹毒」爆發,在西北地區的班克斯島上殺死了約150隻麝牛。
「這種細菌在全世界來說很常見,但是在北極出現卻很異常,」奎勒說。「由於北極溫度較低,通常這種細菌會處於休眠狀態。北極暖化確實正在改變一切。」此外,由於氣溫升高,進入北方的哺乳動物也可能帶來新的疾病和寄生蟲,影響當地原生物種。
報告說,這些外來動物正在改變北方掠食者與獵物之間的互動。如紅狐會與北極狐爭奪巢穴,甚至殺死牠們。在阿拉斯加,棕熊會殺死麝牛。
最終,隨著氣候區和物種向北移動,陸地北極生態系統將縮小。奧爾胡斯大學高級研究員、報告的作者之一馬丁施密特(Niels Martin Schmidt)說:「極端天氣、野火和昆蟲爆發,將在北極系統中留下數年的影響痕跡,因為一切的復原需要很長時間。」他說,需要以生態系統為基礎持續監控,才能隨著時間追蹤此類變化。
「我們需要了解物種之間的相互作用,才能充分了解氣候變遷對生物多樣性產生的後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