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鬃狼染疥癬風險增 專家籲飼主保持家犬與狼的「社交距離」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范震華/翻譯;賴慧玲/審校;稿源:Mongabay

2021年4月4日早上11點半,烏雲密布的天空預示暴雨將至。53歲的農場警衛菲洛(Luiz Máximo Gonçalves Filho)正準備交班,突然,「我看到一隻動物向我走來,」他向記者回憶道 :「當牠靠得更近時,我看出那是一隻鬃狼(Chrysocyon brachyurus)——但是全身光禿禿的。」

布雷讓農場(Brejão Farm)距離巴西的米納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阿爾賽堡鎮(Arceburgo)10公里。到了當天下午2點半,那隻鬃狼又出現了。大雨正傾盆而下,一群看起來像鸛鳥一樣的叫鶴(seriema birds)被驚動而拔腿逃竄,才讓菲洛察覺到牠。「我望向路的那頭,又看到那隻沒有毛的鬃狼。我趕緊跑去拿我的手機,錄下牠的模樣。」

這隻鬃狼看起來可能是母狼,牠緩慢而謹慎地穿過農場,然後消失。此後菲洛再也沒見過牠。

阿爾賽堡鎮位於巴西大西洋沿岸森林和乾燥的塞拉多熱帶大草原交界帶,在這裡,有許多動物同時棲息在這兩個生態系,鬃狼就是其中之一。菲洛說:「我們在農場裡看過幾次鬃狼,牠們通常在夜間出現找剩菜剩飯吃,我確定大概3週前我有看過這一隻鬃狼,但那時牠的身上還有毛。」

市府環境部門秘書看到了菲洛拍的無毛鬃狼影片後,馬上聯繫國家肉食性哺乳動物保育研究中心。該中心隸屬契科曼德斯生物多樣性保育機構(Chico Mendes Institut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簡稱Cenap/ICMBio),中心專家認為,鬃狼很可能是染上了疥癬(sarcoptic mange)。這種疾病好發於家犬身上,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犬疥瘡(canine scabies)。

對研究鬃狼超過25年的生態學家兼環境分析師保拉(Rogério Cunha de Paula)來說,這並不讓人意外。保拉在Cenap/ICMBio負責協調國家級野生犬科保育行動方案,他表示,早在2012年,米納斯吉拉斯州的卡納斯特拉(Canastra)山區就曾發現鬃狼染上疥癬的案例。從三年前開始,聖保羅州(São Paulo)、戈亞斯州(Goiás)和巴伊亞州(Bahia)也有案例出現。

1橫幅:聖保羅州莫科卡市捕捉到的母鬃狼,命名為皮門塔。影像來源:荷傑里奧(Rogério Cunha de Paula)。
聖保羅州莫科卡市捕捉到的母鬃狼,命名為皮門塔。圖片來源:保拉(Rogério Cunha de Paula)。

保拉說:「針對鬃狼的疥癬疫情,目前尚未有完整的調查。但過去一年,我們已開始在地圖上標示疑似疥癬案例的脫毛鬃狼目擊記錄。」結果顯示,引發此類型疥癬症的病原「疥癬蟎」可能正在阿爾賽堡所在地區肆虐。

散播寄生蟲最大嫌疑犯——家犬

疥癬蟎(S. scabiei)是一種生存在宿主皮膚內層的寄生蟲。獸醫菲奧里(Flávia Fiori)是新熱帶界肉食性動物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eotropical Carnivores,簡稱   Pró-Carnívoros)的鬃狼專家。她表示,當疥癬蟎接觸到動物,會用口器鑽進牠們的皮膚裡,讓宿主非常不舒服。「染上疥癬後,宿主有可能因二次感染而死亡。因為皮膚是我們第一道也是最大的防線,一旦完整性受損,當個體再接觸到其他病原體,就會造成感染,讓患病的身體更虛弱。」

發生在聖保羅州和米納斯吉拉斯州邊境上的案例,最有可能的感染途徑是鬃狼和帶有疥癬的家犬接觸。菲奧里說:「這類體外寄生蟲的傳播方式,目前還沒有相關流行病學研究,我們無法斷定阿爾賽堡和其他地區的鬃狼會感染疥癬蟎,是透過家畜傳染——但同樣的,我們也無法排除這個可能性,因為整體來說,野生動物和寵物的接觸日趨頻繁,透過這個途徑傳播疥癬的可能性不小。」

疥癬可以透過直接或間接接觸來傳播。菲奧里說,直接傳播可能「在同一家族的動物育幼、交配或打架時發生。但跨物種間的傳染,通常發生在獵食的過程中。」

2 新熱帶界肉食性動物研究所(Pró-Carnívoros)的獸醫芙拉維亞‧菲奧里正在替一隻鬃狼進行檢查。影像來源:阿德里安諾‧岡巴里尼(Adriano Gambarini)
新熱帶界肉食性動物研究所(Pró-Carnívoros)的獸醫菲奧里正在替一隻鬃狼進行檢查。影像來源:岡巴里尼(Adriano Gambarini)

至於間接傳播的途徑,則是當健康的個體接觸到了染病動物曾碰觸過的物體。「野生動物的間接傳播來源,可能是草叢,或是受污染的窩穴。」

然而菲奧里補充,這種已知的間接傳染途徑,尚未在鬃狼的案例中被證實。在地圖上標示出疑似染病的鬃狼案例,是國家野生犬科保育行動方案的計畫之一,該計畫的其中一項目的是為了「降低疾病的負面影響和減少野生動物與家畜的互動」。

除了鬃狼,國家保育行動方案也試圖降低藪犬(Speothos venaticus)、小耳犬(Atelocynus microtis)和高地狐(Lycalopex vetulus)的生存負面衝擊因素。這四種動物都被巴西官方列在脆弱的易危物種名單上。

歷史上,鬃狼面臨最大的威脅是棲地喪失和改造。人類因農牧屯墾和其他經濟活動大幅改變了鬃狼的原生棲地——塞拉多熱帶大草原,這是鬃狼族群大幅減少的主因之一。與此同時,人類將亞馬遜森林及大西洋沿岸雨林開墾出空地,這讓鬃狼得以向外擴張地盤。

在大西洋沿岸雨林的新生林區,已有鬃狼族群繁衍。而研究者也正在調查,亞馬遜森林南部遭砍伐清空的地區是否也有相似情形,過去25年來,該地區已經有22起目擊鬃狼的紀錄。

已有8隻鬃狼遭到感染

國家野生犬科保育行動方案的研究人員透過捕捉和拍照發現,在聖保羅州莫科卡市(Mococa)的帕爾杜河畔聖若澤(São José do Rio Pardo)和卡孔德(Caconde)兩地發現了另外7隻染病的鬃狼。目擊地點全都分布在聖保羅州與米納斯吉拉斯州的交界地帶,其中莫科卡市距離阿爾賽堡僅有15公里。

其中一頭6歲大的母狼「皮門塔」(Pimenta,葡萄牙語指「辣椒」),在2019年7月被動態攝影機捕捉到牠染病的蹤影,當時牠還哺育著一窩幼狼。

「鬃狼計畫(Lobos do Pardo)」是由新熱帶界肉食性動物研究所、Cenap/ICMBio 與電力公司AES Tietê共同執行,旨在保育里約帕爾杜盆地內的鬃狼。研究人員從「皮門塔」身上取得細胞組織樣本,為牠進行藥物治療和裝上追蹤項圈後,便加以野放。

3
4母鬃狼皮門塔接受治療前與治療後的對照。影像來源:荷傑里奧(Rogério Cunha de Paula)。
母鬃狼皮門塔接受治療前與治療後的對照。圖片來源:保拉(Rogério Cunha de Paula)。

菲奧里說:「皮門塔身上有嚴重的皮膚與毛皮問題,但治療後已經痊癒。」她說明,染病的動物以口服藥治療,通常1個月就能明顯見效,3個月後就能痊癒。

雖然治療疥癬的方法已經很成熟,但預防方法卻非如此。由於疥癬症傳染途徑的研究才剛起步,學者對於預防之道還沒有確切的答案,但一般認為,避免野生動物與家畜接觸是重要的方向。

「避免野生動物與家畜接觸,在我看來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特別是家犬、家貓。不論鬃狼身上的疥癬是否來自家犬。避免接觸可以將感染疥癬的潛在風險降到最低,同時還能避免彼此互相傳播其他傳染病。」

菲奧里認為飼主應該負起責任,讓貓犬接受最新的疫苗接種和驅蟲治療,確保寵物健康且飲食均衡,並只在自家土地範圍內活動。

至於在阿爾賽堡發現的那隻無毛鬃狼,市府官員已指示居民和農場雇員,一旦發現牠的蹤影,須立即向主管單位通報。「我真的希望能幫助到這隻小狼。」發現牠的警衛菲洛說。

參考資料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