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風港淪為“生態陷阱” 北極遷徙動物面對重重危機

記者 吳昱賢/報導

科學家發現,有越來越多遷徙動物在北極找不到食物、死於疾病。圖為遷徙至北極的馴鹿(caribou)。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動物為了食物、氣候或是繁殖後代等因素,會出現遷徙行為,然而近期一篇研究卻發現,由於氣候變遷、棲地退化等因素,原本讓動物更有生存優勢的「遷徙」卻成為了死亡之路,而北極恐怕成為動物的「生態陷阱」!科學家指出,候鳥、蝴蝶和有蹄類動物等眾多物種近幾年抵達北極後,越來越容易出現挨餓、被獵殺或死於疾病的情況。

綜合外媒報導,這篇研究發表於《生態學與進化趨勢》(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期刊,研究團隊發現北極因氣候變遷、棲地退化等因素,越來越不利遷徙動物生存。研究作者、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的進化生態學家Vojtěch Kubelka說:「這些發現令人震驚。我們過去一直認為,北極是遷徙動物的避風港,然而這種觀念已經過時了,人類活動可能已經破壞了高緯度的自然優勢。」

研究人員分析最近25篇關於北極遷徙的研究,他們注意到三個共同的問題──遷徙無法給帶給動物更多食物、動物可能面臨更大的捕食風險、動物暴露在更多寄生蟲和病原體之中。Kubelka解釋:「因為人類活動,北極的環境正迅速改變,近十年出現更多的病原體和寄生蟲,棲地退化也讓動物可獲取的食物越來越少。我們一直認為『遷徙』是動物的一種生存策略,但現在遷徙變得越來越危險,甚至變成動物的『生態陷阱』,幾乎對牠們沒有什麼好處。」

Kubelka指出,食物缺乏的主因是動物到達北極時,和主要營養來源的季節不相符,因為氣候變遷導致植物、昆蟲的成長期改變,或是動物比正常情況更早或更晚開始遷移。對於遷徙繁殖後代的動物來說,這很可能會導致更高的後代死亡率,因為父母不能像過往一樣哺育後代。

Kubelka也舉了幾個捕食者改變的例子,像是北極某些地區因氣候變遷,齧齒類動物的數量減少,導致通常以田鼠、旅鼠為生的食肉動物轉而捕食其他動物,他說:「像是狐狸會改吃候鳥的蛋和雛鳥,我們發現過去70年裡,北極候鳥的鳥巢捕食率增加了兩倍,氣候變遷便是主要因素。」經常被當成「氣候變遷象徵」的北極熊,也因為無法靠著海冰捕魚,轉而捕食鵝、鴨、海鷗和海雀等鳥類。

巴斯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Tamás Székely說:「動物從赤道地區向溫帶地區和北極地區遷移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生物移動,但是隨著遷徙行為帶來的好處越來越少,最終這些遷徙動物將會走上末路,群體的數量會隨之銳減。」Székely強調,即便只有幾隻動物滅絕,也會引發一連串的生態災難,他呼籲各國政府,應該開始重視遷徙動物的保育工作,他說:「北極地區是許多動物的生命開始的地方,但如果我們不開始動作,越來越多遷徙動物將在北極滅絕。」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