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政策淪口號? 澳洲審計署:政府未監測瀕危物種狀況

記者 吳昱賢/報導

澳洲審計署指出,環境部並沒有監測多數受威脅物種的族群狀況。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今年2月,澳洲環境部長萊伊(Sussan Ley)參考受威脅物種科學委員會的建議,將昆士蘭州、新南威爾斯州和澳洲首都領地(ACT)的無尾熊族群列為瀕危物種。然而,這些被列為瀕危物種的動物,真的有受到保護嗎?3月17日澳洲審計署發布審查報告,發現聯邦政府未有「明確舉動」保護瀕危動物,因為他們沒有監測多數物種的族群、棲息地和威脅狀態,報告一出讓各界相當震驚。

綜合外媒報導,3月17日澳洲國家審計署發表一份「受威脅物種管理報告」,報告中全面檢視聯邦政府的保育政策。結果發現,雖然國家制定多項政策,包含《國家環境法》、《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法》等法案,也會參考受威脅物種科學委員會的建議,不過效率並不高,制定的計畫也大多未徹底執行。

審計署指出,保育計畫從制定到執行都有重大問題。在制定方面,從2013年以來,只有2%的恢復計畫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每一個物種恢復計畫的平均撰寫時間為2355天(約6.4年);執行方面,審計長格蘭特(Grant Hehir)指出:「環境部幾乎沒有與其他民間團體合作,他們缺乏保育建議,也沒任何衡量、監測或報告的機制。」換言之,保育政策的制定方向是否正確,是否真的讓瀕危物種族群恢復,環境部完全沒有頭緒。格蘭特直言:「在沒有任何衡量或監測指標的情況下,現有的資訊無法證明聯邦政府實現原本預期的保育成果。」


報告還發現,受威脅物種科學委員會的建議經常遭環境部忽視。受威脅物種科學委員會為政府提供瀕危物種名錄修改建議,他們會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評估,並提出建議,然而政府卻未在法定期限內制定恢復計畫。格蘭特指出:「法律規定,委員會提出建議報告後,政府必須在5年內制定恢復計畫並完成審查,但從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間,77個計畫都沒有在期限內完成。」

此外,從2011年以來,雖然受威脅物種科學委員會經常提出修改名錄的建議,但沒有任何物種被提名列入名單,一直到今年2月環境部才將澳洲東部無尾熊列為瀕危物種。


報告一出,許多保育團體均認為此事「令人難以置信」,並批評政府的無能。

澳洲保育基金會(Australian Conservation Foundation)國家生物多樣性政策顧問索菲(Sophie Power)表示:「審計署鮮明地揭示了澳洲環境部如何讓我們的瀕危物種走向滅絕之路。」國際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發言人Alexia Wellbelove則呼籲,政府應該正視報告,開始積極改革,她說:「監測物種的族群狀態是保育的關鍵,政府未能監測多數物種的狀況,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更讓人擔憂這些動物的未來。」

荒野協會(Wilderness Society)發言人蘇珊娜(Suzanne Milthorpe)則批評:「幾十年來,許多保育團體一直提醒、警告政府,但政府不願意正視這些問題,而現在我們的野生動物正處於嚴重威脅中。」

審議報告提出6項建議,包括要求環境部成立新的部門,專門監測保育計畫的實施狀況,還要求環境部設計一個監測瀕危物種的系統。該部門已經接受了所有建議,發言人表示:「我們將開始著手實施這些建議,我們會繼續努力,提高受威脅物種政策的管理效率。」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