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昆蟲保護區首例 保育兩種特有雌光螢 馬祖設野生動物保護區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整理:陳昭宏(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僅分布於馬祖列島的「北竿雌光螢」及「東莒黃緣雌光螢」現存不到200隻,農委會及連江縣政府今(3)日公告「馬祖列島雌光螢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及「馬祖列島雌光螢野生動物保護區」,範圍包括北竿、東莒、西莒等部分區域,總面積近13公頃,是台灣首度針對島嶼昆蟲生態系劃定的野生動物保護區。

不同於一般螢火蟲,雌光螢是由雌性成蟲發光,交配期高舉尾部閃爍的發光器,吸引雄成蟲前來。圖片來源:林務局
不同於一般螢火蟲,雌光螢是由雌性成蟲發光,交配期高舉尾部閃爍的發光器,吸引雄成蟲前來。圖片來源:林務局提供

「雌光螢」雌蟲全身多處發光 兩特有種馬祖僅有

根據2020年的族群調查研究,雌光螢科(Rhagophthalmidae)在目前的分類上,為螢科(Lampyridae)的姊妹群,僅分佈於亞洲地區。相較於多數螢火蟲由雄蟲發光,雌光螢科則由雌蟲發光求偶。

雌光螢的雌成蟲終生保持幼蟲狀態,沒有翅膀、不會飛舞,交配期會在土表、草叢間高舉尾部閃爍的發光器,吸引雄成蟲前來交配。之後,雌蟲會鑽到落葉、土層下產卵,身體蜷曲成「C」字形環抱卵粒護卵,身體胸腹節同時還會發出點狀亮光。

雌光螢雌性成蟲有護卵行為,會彎曲身體抱卵,胸腹節同時還會發出點狀亮光。圖片來源:林務局網站(謝佳宏提供)
雌光螢的雌成蟲有護卵行為,會彎曲身體抱卵,胸腹節還會發出點狀亮光。圖片來源:謝佳宏攝;林務局提供

目前台灣已知的雌光螢,有大場雌光螢(Rhagophthalmus ohbai )、賴氏雌光螢(Rhagophthalmus jenniferae)、蓬萊雌光螢(Rhagophthalmus formosanus)、北竿雌光螢(Rhagophthalmus beigansis)及東莒黃緣雌光螢(Rhagophthalmus giallolateralus)等五種。除了大場雌光螢之外,其他四種為台灣特有種,而北竿雌光螢及東莒黃緣雌光螢兩種更是馬祖僅有。

建設、耕作、燈光危害棲地 現存不到200隻

2007年,東莒國小校長王建華發現當地有雌光螢分布,經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已故學者何健鎔調查確認為新種,於2012年發表「北竿雌光螢」與「東莒黃緣雌光螢」兩雌光螢科昆蟲。

這兩種雌光螢的學名都取自地名,「北竿雌光螢」僅分布在北竿島、大坵島及高登島,主要發生季在4月;「東莒黃緣雌光螢」則分布在東莒島和西莒島,主要發生季為3、4月。

馬祖兩種雌光螢現存不到200隻,研究顯示,工程興建、農事活動,以及燈具光害,都是造成雌光螢分布地點與族群衰退的原因。而且,兩種雌光螢遺傳多樣性都非常低,不易未來適應。

工程興建、農事活動,以及燈具光害,都可能使雌光螢數量減少,圖為東莒島上雌光螢保護區周遭。圖片來源:謝佳宏攝。林務局提供
工程興建、農事活動,以及燈具光害,都可能使雌光螢數量減少,圖為東莒島上雌光螢保護區周遭。圖片來源:謝佳宏攝。林務局提供

連江縣政府表示,設立保護區可避免棲地破碎化及人工設施危害族群數量,且生態習性特殊的雌光螢,極具發展馬祖列島夜間生態旅遊的潛力,若獲得保護後族群量能增加,將有機會與藍眼淚(夜光蟲)一樣,成為當地重要自然資源,發展馬祖永續生態旅遊。

首次針對島嶼昆蟲生態系劃設野生動物保護區

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的「馬祖列島雌光螢野生動物保護區」,分布在北竿、東莒、西莒等不同島嶼,總面積將近13公頃,多為國有地。其中核心區面積約8.3公頃,周邊的棲地緩衝區則約為4.7公頃。

2000年,農委會曾在新竹縣五峰鄉、苗栗縣泰安鄉劃設「觀霧寬尾鳳蝶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面積約5萬5991公頃,為台灣首次以昆蟲為保護對象劃定的重要棲息環境,類別屬於「森林生態系」。「馬祖列島雌光螢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則是第一個針對「島嶼生態系」昆蟲劃設的野生動物保護區。

「馬祖列島雌光螢野生動物保護區」分布於北竿、東莒、西莒,其中北竿島上核心區位於莒光堡與橋仔聚落周遭。圖片來源:林務局
「馬祖列島雌光螢野生動物保護區」分布於北竿、東莒、西莒,其中北竿島上核心區位於莒光堡與橋仔聚落周遭。圖片來源:林務局提供

林務局表示,保護區核心區為嚴格管制區域,非經許可不得進入,且不可改變棲地、地形、地貌或從事其他開發行為。既有農業行為、生態導覽活動和農業設施則可延續,但不得擴大規模,且應符合生態友善原則。此外,核心區也會管制燈火,降低對雌光螢求偶的干擾。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