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唯一一級保育蛇種 「金絲蛇」高達八成記錄是路殺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整理:劉庭莉(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蛇類具有生態意義及價值,但許多人因陌生及不了解而心生恐懼。特生中心指出,台灣特有種金絲蛇迄今正式記錄僅有110筆,且高達八成都是路殺死亡記錄,重要棲息地為北橫公路沿線森林,正好是北部民眾旅遊熱點,龐大的遊憩壓力導致金絲蛇面臨存亡關頭。

金絲蛇體型小、行動緩慢,易遭路殺,為保護台灣唯一一級保育類蛇種,特生中心與公路總局合作,設立防護導引圍籬、地下通道、菱形網等,降低路殺可能,並呼籲民眾若發現金絲蛇的身影,可拍照上傳資料庫路殺資料庫,以利後續追蹤。

北橫公路水泥護坡設置協助蛇類攀爬離開的菱形網。圖片來源:陳惇聿攝,特生中心提供
北橫公路水泥護坡設置協助蛇類攀爬離開的菱形網。圖片來源:陳惇聿攝,特生中心提供

體型小、行動緩慢 金絲蛇易遭路殺

特生中心今(21日)發布新聞稿表示,金絲蛇(Hebius miyajimae)又稱台北遊蛇,目前已知最重要的棲息地為北橫公路沿線森林,正好是北部民眾重要的旅遊地點之一,尤其是暑假期間人來人往的車流量,龐大遊憩壓力經常造成許多動物因車輛撞擊或輾壓而死亡。其中,金絲蛇體型小、行動緩慢,在穿越道路的途中,特別容易被路殺,導致金絲蛇高達八成記錄都是被路殺死亡。

為此,特生中心自2019年8月與公路總局第一養護工程處合作,希望藉由減少動物上到路面的機會,以及降低動物停留路面的時間,來減緩路殺對金絲蛇生存的威脅。陸續於北橫公路四處金絲蛇容易發生路殺的熱點路段,分別建置了防護導引圍籬、地下通道、小心動物警示牌,及在路旁水泥護坡設置多個可協助蛇類攀爬離開的菱形網。

路殺路段小心動物警示牌。圖片來源:陳惇聿攝,特生中心提供
路殺路段小心動物警示牌。圖片來源:陳惇聿攝,特生中心提供

台灣特有種金絲蛇 數量稀少、高達八成是死亡記錄

台灣氣候溫暖潮溼且地型多變,孕育了超過50種以上的蛇類,除了多數人常見且耳熟能詳的黑眉錦蛇、臭青公、雨傘節、赤尾青竹絲和龜殼花外,還有許多行蹤隱蔽、習性特殊的珍稀蛇種,又以金絲蛇最為罕見。

特生中心指出,金絲蛇是台灣特有蛇種,自1931年日籍學者於台北山區發現和命名後,相隔超過50年才再次於陽明山地區被國人發現和記錄,爾後的十年也僅出現零星個位數記錄,直到約20年前,國內學者意外於桃園山區的北橫公路發現新的族群分布後,才開始有相較穩定的記錄,但仍極為稀少。

2011年特生中心路殺社公民科學的推動,透過全民力量製作「台灣路殺地圖」,記錄全台死於道路上的動物,讓金絲蛇的分布及現況,終於有了稍微清楚的輪廓。即使如此,迄今金絲蛇的正式記錄也僅有110筆,且高達八成都是死亡記錄,幾乎集中於桃園和新竹山區道路。

因為金絲蛇的數量稀少、罕見且習性神秘,因此我國《野生動物保育法》於1989年公告實施時,就列為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2008年名錄修訂時,提升為一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現為唯一的一級保育類蛇種。

台灣特有蛇種金絲蛇(Hebius miyajimae)。圖片來源:陳惇聿攝,特生中心提供
台灣特有蛇種金絲蛇(Hebius miyajimae)。圖片來源:陳惇聿攝,特生中心提供

然而金絲蛇過於珍稀,相關基本生物資訊蒐集不易且極度缺乏,為了監控上述路殺減緩設施成效,以保護金絲蛇免於滅絕,特生中心呼籲,民眾若偶遇金絲蛇,可拍照上傳、登錄至「台灣爬行類回報」資料庫,協助研究團隊建置和追蹤此種蛇類之分布現況。

特生中心也說,即使發現此蛇時已是被路殺或其他原因導致死亡,仍是重要且有價值的資訊,可以登錄到「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路殺社資料庫,供研究團隊評估其生存威脅並與相關單位合作,研擬因應改善之道。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