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昱賢/報導
想到蛇?你會想到什麼?在許多文化中,人們總是賦予蛇冷血、恐怖的形象,華語用「蛇蠍」來形容狠毒的心腸,猶太人甚至說「蛇不值得同情」(A snake deserves no pity.)將蛇與「壞人」的形象連結。為了瓦解對蛇的汙名,7月16日「世界蛇日」(World Snake Day)因應而生,希望藉此讓人們更理解蛇!
雖然世界各地都有人慶祝世界蛇日,但世界蛇日的起源和來源已經不可考,唯一不變的是這個節日的精神──真正瞭解蛇,化解蛇的汙名。
蛇毒是人們害怕蛇的主要原因,不過蛇真的都有毒嗎?根據生物學家統計,地球上大約有3,000多種蛇,除了南極洲、冰島、愛爾蘭、格陵蘭島和紐西蘭之外,其他地方都能看到蛇的蹤影,不過只有600種蛇有毒,其中更只有200種(占7%)能夠殺死或嚴重傷害人類。2015年出版的《香港兩棲爬行類眾生相》中,作者蘇樂軒還開玩笑地說:「在香港,你要被蛇毒死,機率比中六合彩頭獎更難!」
科學家指出,無毒的蛇沒有太大殺傷力,因為牠們的牙齒主要用於固定,不會造成較深的撕裂傷,雖然皮膚及肌肉組織會有傷口,但跟毒蛇的咬傷相比,無毒蛇類的咬傷對人類來說並無重大威脅。
延伸閱讀:Living snakes of the world in color : Mehrtens, John M
蛇是夜行性動物,牠們會吃許多不同的動物,包括昆蟲、小型齧齒動物和青蛙,由於蛇的上下顎可以分離,牠們通常會將獵物整個吃掉,這使得體型較大的蛇也能吃掉鹿、豬、猴子,甚至是靈長類動物。過去研究發現,蛇能夠吃下比頭部直徑大三倍的獵物。
受到森林砍伐、氣候變遷影響,蛇的棲息地遭到破壞,牠們族群數量正在下降,目前有97種蛇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目前地球上最瀕危的蛇是生活在島國聖露西亞(Saint Lucia)的一種赤腹遊蛇(ground snake),僅剩不到20隻。
提到蛇,不少人還會想到印度的「弄蛇人」,表演者會向著放在竹簍裡的蛇類吹奏樂器,蛇會從竹簍中探出頭、擺動身體。不過,印度早在1972年的《野生動物保護法》禁止弄蛇,理由是避免虐待動物,因為弄蛇人通常會拔掉蛇的牙齒,避免自己遭受襲擊。
動物救援組織Wildlife SOS聯合創辦人Kartick Satyanarayan則補充:「大多數人不知道,蛇沒有耳朵,牠聽不到弄蛇人吹奏的音樂,牠們只能透過下顎骨接收外界的震動。」他說:「對於蛇來說,牠看到的是一個不停擺動、試圖威脅牠的東西,牠隨著樂器擺動是怕這個東西攻擊牠。」
隨著近年來動物保護觀念盛行,印度政府的執法態度也轉為強硬,弄蛇人逐漸消失在大眾的視野。根據《德國之聲》報導,2012年印度城市已經幾乎看不到弄蛇人身影,只有鄉村地區才有部分靠著弄蛇維生的窮苦民眾,多數印度人從未見過弄蛇,「弄蛇」這項技藝已走入歷史之中。
有趣的是,蛇在許多神話裡皆有現蹤,像是埃及陰間書(Amduat)裡的蛇擁有治療治療能力,女神「麥裡特塞蓋爾」(Meretseger)的外型便是眼鏡蛇與人類的合體;希臘神話中的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也手持蛇杖,蛇因此成為全球醫療的標誌符號。
而過去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蛇毒」,也能成為救人的藥物,似乎是蛇作為「醫療標誌」的一個呼應。根據台灣科技部所述,毒液中的蛇毒蛋白經過開發,也能成為治療、診斷疾病的工具,像是美國默克藥廠(Merck)利用台灣赤尾青竹絲(台灣赤尾鮐)蛇毒中的抗血栓蛇毒蛋白,研發出抗血栓藥Aggrastat;美國必治妥施貴寶藥廠(Bristol-Myers Squibb)則利用巴西矛頭蝮毒蛇,製成降血壓藥Captopril。
不僅如此,在台灣、美國、歐洲,都有科學家們陸續發現,特定蛇的抗血栓蛋白經過研發,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發炎反應、癌細胞轉移轉移的作用,可以應用在眼部黃斑部病變、骨關節炎和癌症治療上。
看到這裡,你是否更認識蛇了呢?有沒有減少一些對蛇的恐懼呢?由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所營運推動的「路殺社」曾表示:「人蛇衝突不論是獵捕、虐殺或路殺等,一切都歸咎於部分民眾缺乏對每個生命的尊重,以及對蛇類的不了解。」透過更了解這個爬行動物,我們也能和蛇和平共處!
延伸閱讀:世界蛇日World Snake Day,讓我們重新認識蛇蛇們!
台灣唯一一級保育蛇種 「金絲蛇」高達八成記錄是路殺
蟒蛇成佳餚? 為移除外來種緬甸蟒 美佛州擬建議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