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昱賢/報導
傳說中「美人魚」的形象原型來自古老的海洋動物「儒艮」。原本澳洲、東非及中國附近海域都能看見牠們的身影,不過隨著過度捕撈、棲息地退化,儒艮已經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最近更被科學家宣布在中國已經「功能性滅絕」,專家提醒東非及澳洲應盡快採取有效的保育行動。
綜合外媒報導,這篇文章發表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上,倫敦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與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合作,他們發現因為過度捕撈、棲息地退化等因素,儒艮在中國已經功能性滅絕。
功能性滅絕代表一個生物已經沒有目擊記錄、族群數量少到無法繼續繁衍。根據國際自然聯盟的分類法,除非一個物種最後的個體已經確定死亡,否則功能性滅絕的物種依然會被列為「極危物種」。而儒艮雖然早在1988年就被中國國務院列為一級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但從2008年後就沒有任何目擊紀錄。
倫敦動物學會教授Samuel Turvey指出:「我們的研究證明了,中國極具魅力的水生哺乳類動物已經功能性滅絕。可悲的是,這又是人類活動所導致。」他解釋:「20世紀商人為了取得儒艮的皮膚、骨頭、肉等部位,大量獵殺儒艮。儒艮游動緩慢、警戒心低,很容易成為獵殺的對象。」除此之外,漁業、船隻撞擊也是儒艮數量減少的因素。
Samuel指出,棲息地退化更使儒艮族群數量「崩潰式的下降」,他說:「儒艮特別依賴海草床(sea grass bed,指密集的海草),中國沿岸地區的海草床正迅速退化。大量工業廢水排入海洋,而海草床容易受到『優氧化』的影響,來自污水中的營養物質導致藻類大量繁殖,這使得光線無法穿透海水,影響海草的光合作用。」雖然中國近幾年積極復育海草床,但對儒艮來說似乎已經太遲了。
倫敦動物學學會博士後研究員、研究共同作者Heidi Ma博士與中國科學研究院合作,在中國南海沿海地區進行訪談調查,收集當地民眾對儒艮的看法。Ma說:「當地居民的訪談調查有助於我們理解當地社區的角度。中國沿海地區788名受訪的居民中,只有3人表示曾經見過儒艮,但也都是2008年前的事。」研究人員還回顧了過去儒艮在中國的分佈及活動的歷史資料,確認牠們在中國已功能性滅絕。
Samuel指出,研究團隊歡迎任何可能證據來證實儒艮在中國仍存在,不過他也認為,這份研究是一個「警鐘」,他說:「儒艮在中國的滅絕是一個警告。其他儒艮棲息的地區,包含澳洲和東非,應該盡快制定有效的保育行動。」
與此同時,各國政府正在紐約開會,簽署一份新的海洋公約,該公約預計將世界上30%的海洋納入保護區。聯合國跨國會議主席Rena Lee解釋:「這幾次的會議由《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授權,海洋法提供了框架,而我們將討論出一份具備永續性、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會議從8月15日開始,預計持續到8月26日。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海政策顧問Kristina Gjerde表示:「儒艮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牠證明了人類活動正在不斷破壞海洋環境,我們急迫需要一份具有約束力的海洋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