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鯊魚“肩章鯊”為何上岸走路? 科學家:生存所需

記者 李娉婷/報導

雖然「能在地上走的鯊魚」聽起來像是災難電影裡的恐怖情節,但最近一項研究觀察了一種真的可以離開水的鯊魚物種「肩章鯊」(Epaulette shark),而且實際狀況完全不嚇人:這種鯊魚可以在乾燥的土地上行走超過約30公尺,此舉有助於牠們尋找食物,但你完全不用擔心會在陸地上被咬一口,因為肩章鯊相當溫順,對人類幾乎沒有風險。

生活在珊瑚礁生態系、也可以在陸地上行走的鯊魚「肩章鯊」。   取自EcoWatch

肩章鯊是一種小型礁鯊,體長約1公尺,有著槳狀的鰭來幫助牠們在海底或陸地行走,牠們生活在新幾內亞和澳洲北部附近、西太平洋珊瑚礁中的淺水區,這些強壯的鯊魚可以在缺氧狀態下存活長達2個小時,這些特徵幫助牠們在充滿挑戰、快速變化的珊瑚礁環境生存,科學家將其描述為「打破所有生存法則」的進化,近來有研究人員對牠們進行了更深入的觀察。

這項研究月前發表於《綜合與比較生物學》(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Biology)期刊,科學家們研究了這種鯊魚移動的機制,並比較牠們剛出生不久和青少年時期的步法,研究人員斷言,在陸地上行走可能是一種生存策略,不僅因為這種鯊魚天生艱難的棲息環境,而且還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

澳洲詹姆士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海洋生物學家、論文共同作者魯默(Jodie Rummer),這些溫順的生物​​對人類幾乎沒有風險,但牠們仍然被認為是「大堡礁最強壯的鯊魚」,並可能為科學家提供關於如何在惡劣環境中生存的珍貴資訊。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生物學家波特(Marianne Porter)說明:「肩章鯊生活在極端環境中,如果我們想了解在氣候變遷的極端環境下動物會發生什麼,觀察已經生活在這些環境下的動物,並了解牠們如何移動和應對,可能是第一步。」

「你可能不會認為美麗的熱帶海灘很嚴峻,但實際上,在潮池(Tide pool)和珊瑚礁環境生活非常不容易,當潮水退去時,動物會面臨變暖的溫度和很多變化,這些小鯊魚可以從一個潮池移動到另一個潮池,讓牠們能夠進入新的水池覓食,或者找到含氧量更高的潮池。」波特說道

(潮池:也稱作岩池,海岸地形中地勢較低且充滿岩石和海水的地區,漲潮時海水會湧進,退潮時則是會讓海水在岩石間形成封閉水池)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一開始假設在肩章鯊的成長過程中,身體形狀的變化會影響牠們的移動方式,波特說:「型態通常會影響我們移動的方式,人類嬰兒用不同的方式走路來平衡巨大的頭部,我們假設小鯊魚會擺動牠們的身體,並用不同的方式移動牠們的鰭,以適應巨大的腹部。」但令人驚訝的是,最後的觀察結果顯示,新生肩章鯊和青少年肩章鯊的總體速度、鰭扭動和尾巴拍動的頻率保持不變,體型的差異並沒有造成影響。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肩章鯊的行走能力和「具有挑戰性的環境條件」有關,波特說:「總體來說,這些運動特徵是小型、底棲中階掠食者(mesopredator)生存的關鍵,牠們會機動性地進入小礁石的縫隙裡,避開空中和水裡的掠食者。這些特徵也可能和牠們在具有挑戰性的環境條件下維持身體表現有關,包括和氣候變遷相關的環境──這是未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