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叢林肉盜獵問題不降反增 只因貧窮+失業+乾旱+疫情

記者 李娉婷/報導

近幾年來,在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等東非國家,叢林肉(野味)的盜獵出現了爆炸性成長,越來越多為了獲取動物肉而發生的盜獵事件,令保育人士擔憂野生動物資源即將發生失穩狀況。而探究人們為何盜獵叢林肉,貧窮、失業和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是主因;此外,也有部分盜獵者將此作為第二份收入來源,因為販賣叢林肉是能夠快速賺錢的生意。

在中非國家赤道幾內亞共和國,一名男子走過路邊的叢林肉攤販。   取自The EastAfrican

在肯亞,去(2021)年6月,基利菲縣(Kilifi County)一地方當局查獲了超過180隻被宰殺的犬羚,5人因涉嫌犯罪而被逮捕;幾週後,又有3人在塔納三角洲子縣(Tana Delta sub-county)被逮捕,這次緝獲了140多隻死亡犬羚;今年5月初,在東察沃(Tsavo East)和西察沃(Tsavo West)之間,當局至少沒入了88公斤的叢林肉──這些肉本來可能是要被運往首都奈洛比(Nairobi)或附近的沃伊鎮(Voi),在這些地方,叢林肉會被混進家畜肉品中,這已經是當地慣例。

The EastAfrican》報導指出,這種狀況不只發生在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至整個地區都參與其中。在坦尚尼亞,官方估計每年緝獲超過2,000噸非法野生動物肉;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機構最近的一項調查,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每年估計有100萬噸叢林肉流入城市市場。

一項名為「肯亞、坦尚尼亞和烏干達的叢林肉貿易」(Bushmeat trade in Kenya, Tanzania and Uganda)的研究則指出,在中非和西非,每年有多達500萬噸的叢林肉被消費;叢林肉的不永續狩獵,則是東非野生動物的重要威脅之一。而叢林肉的非法貿易及其商業化近年來似乎呈爆炸性成長,販賣者每月收入為300到500美元。

研究人員發現,在2020年11月到2021年5月,因為肉類貿易而被獵捕的野生動物有81%是有蹄類、其他7%為靈長類、5%為囓齒類、3%為鳥類、3%為肉食性動物、1%為穿山甲。其中被最常被獵殺的有蹄類動物為犬羚、非洲水牛、高角羚、牛羚、假面野豬、疣豬、斑馬、瞪羚、伊蘭羚羊和狷羚。

在加彭共和國的一個市場,一個攤販販售著各種叢林肉,包括穿山甲。   取自The EastAfrican

此外,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African Wildlife Foundation)景觀生態學家基米泰(Kenneth Kimitei)說:「察沃的大多數叢林肉盜獵者都把長頸鹿當作目標,以供應奈洛比、沃伊、塔韋塔(Taveta)的城鎮,以及坦尚尼亞的塔拉克亞(Tarakea)和隆博(Rombo)地區。因此,察沃的馬賽長頸鹿有數量稍微下降的現象。現在其他的有蹄類動物看起來數量似乎很豐富,但如果像這樣不永續地獵殺……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其他的有蹄類可能會走上相同的路。」

在肯亞和坦尚尼亞邊境工作的基米泰指出,雨季期間大部分的盜獵活動會減少,因為多數人會移動到農場,為種植期做準備,但隨後盜獵問題又會馬上恢復,在7月到12月,當人們閒下來沒有忙於農務時,套索陷阱會大量重新出現。儘管基米泰描述了這類貿易中類似企業合作的網絡,從來自村莊的盜獵者、中間人、運輸者到批發商,叢林肉盜獵已經出現了一條龍式商業運作,但貧窮是導致這樣現象的原因之一,無論是商業還是生計型的盜獵,大多數時候是窮困的居民在賺取家庭收入。

「貧窮、失業和氣候變遷的影響是盜獵叢林肉的三個主要驅動力。這個地區的氣候條件對農業不是很有利,有時,當他們種植作物時,會在種植期中途遇上水源枯竭的狀況,所以這裡的糧食安全是一個大問題。但也有一類盜獵者將盜獵作為第二份收入來源,在這個類別中,盜獵是一門快速賺錢的生意,例如,就價格來說,一隻長頸鹿等同於一輛摩托車,據說如果你想買一輛摩托車,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殺死一隻長頸鹿並賣掉牠的肉。」基米泰說道。

有研究發現,對於約20%的叢林肉貿易者來說,這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基米泰表示,民眾缺乏對相關法規的認識是該地區一個巨大的問題,還有些民眾有著必續仰賴叢林肉的文化信仰。

在被盜獵的物種方面,如果以重量來說,長頸鹿和伊蘭羚羊是被盜獵最多的動物;但如果看數量,犬羚、高角羚和其他小型獵物受害最嚴重,因為到處都有這些動物,牠們也很容易就能用套索陷阱捕捉及宰殺。基米泰說,他擔心盜獵會導致生態系失衡,這也加劇了人獸衝突,因為肉食性動物現在會獵捕家養動物,「草食性動物的數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下降,有時肉食性動物會選擇溫順的家畜」。

根據一項國際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TRAFFIC)在美國國際開發署資助下進行的調查,在三個東非國家中,坦尚尼亞食用叢林肉的比例最高,有83%的受訪者證實他們常吃叢林肉;在肯亞,這個數字是82%;而烏干達比例則是78%。調查在三個國家的20個地點進行,並統計有823位叢林肉貿易者。

疫情對這樣的現象也產生了影響,在近期一場名為「叢林肉背後的故事」(The Story Behind Bushmeat)的研討會中,基米泰指出,由於執法人員減少、鄰近國家公園的社區經濟狀況惡化,以及食品價格高昂等狀況,Covid-19疫情加劇了為叢林肉盜獵野生動物的行為。

TRAFFIC東非分會科學家恩德泰(Daniel Mdetele)說:「我們需要為主要依賴叢林肉生存的社區提供替代蛋白質來源,以及為那些靠它謀生的人提供替代生計。」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