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報導
《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第19屆締約方大會剛剛落幕,結果對保育人士來說憂喜參半,儘管有95種鯊魚被納入清單保護,但納米比亞的南方白犀牛族群卻被從嚴格限制貿易的附錄一,移到了部分限制的附錄二,所幸最初提案國要求開放白犀牛戰利品出口的文字被刪除,雖然保護級別有所調降,動物仍只能被出口到物種的歷史棲地範圍。
.CITES峰會有成果 95種鯊魚入保護清單 魚翅貿易將受限制
在本次CITES締約方大會前,除了南非和史瓦帝尼的南方白犀牛被列入附錄二,其他國家的族群都屬於附錄一物種,嚴格禁止國際間的商業貿易,而納米比亞也希望該國的南方白犀牛族群能移至附錄二,開放以保育為目的的活體動物出口以及狩獵戰利品出口。最後,這項提案以83票贊成、31票反對、13票棄權獲得通過,不過大會刪除了戰利品出口相關的文字,僅開放納米比亞因保育目的而進行活體白犀牛貿易,且僅能出口至物種的歷史分布國。
納米比亞的白犀牛數量估計為1,237隻,根據納米比亞政府數據,2013年到2020年,該國有57隻白犀牛遭偷獵;2021年有12隻;今年的最新數據則顯示,截至11月下旬,已經有22隻白犀牛遭盜獵。《Down To Earth》報導指出,CITES調降納米比亞南方白犀牛族群保護等級的決定,並不會讓犀牛角的國際貿易重新開放,然而分類的降級,在這個盜獵猖獗國家的走私管道中,將被視為對物種的保護減少的訊號。
不過另一項和犀牛貿易相關的提案,最終被成功阻擋──史瓦帝尼恢復犀牛角貿易的提案,被以85票反對、15票贊成和26票棄權否決,其中中國為贊成國家之一,越南則投下了反對票。史瓦帝尼是一個白犀牛族群相當小的國家,只有98隻,在提案中,該國要求販售第一批330公斤的犀牛角,並在往後每年都開放20公斤的販售額度。但由於終止國際禁令可能產生的影響過大,並有增加需求、反過來助長盜獵的風險,提案最後未獲通過。
《Down To Earth》報導另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史瓦帝尼的恩史瓦帝三世國際機場(King Mswati III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從南非和其他南部非洲國家非法進口犀牛角的樞紐。生而自由基金會(Born Free Foundation)則指出,雖然在Covid-19疫情期間,世界上的犀牛盜獵危機因為防疫封鎖而有所減輕,但有跡象表明這種喘息的局面已經結束。
生而自由基金會表示,2018年到2021年,非洲各地發生了2,707起犀牛盜獵事件,自2017年以來,南方白犀牛的數量每年下降3.1%,目前總數只有不到16,000隻。在亞洲,印度犀和爪哇犀的情況稍好,但蘇門答臘犀的數量同樣自2017年以來每年下降13%,讓該物種越來越接近滅絕,專家估計只剩下34到47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