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鯨媽媽的「媽寶」育兒術 可能因族群數量銳減投資失敗

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成為父母是一個有許多要求的大任務,而且常需要為了後代做出犧牲,但對虎鯨媽媽來說,這個角色尤其具有挑戰性。一項對虎鯨進行的新研究表明,母親會為兒子做出「終身犧牲」:雌性虎鯨可能會因為雄性後代而放棄生育更多的後代,即使牠們已經完全長大。而這樣的育兒策略,本是為了增加基因擴散的機會,但隨著特定族群數量的銳減,可能會導致生存危機。

一項新研究發現,虎鯨媽媽會持續照顧成年的兒子。   David K. Ellifrit/Center for Whale Research / NMFS research permit #21238

20年前,在美國華盛頓州和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海岸外的海域,成年雌性虎鯨K16生下了一個兒子,被科學家取名為K35。華盛頓州星期五港(Friday Harbor)鯨魚研究中心(Center for Whale Research)的研究主任懷斯(Michael Weiss):「牠們有著極其緊密的社會關係,這對鯨魚基本上是彼此最好的朋友。」

懷斯很難想像沒有看到這對母子一起出現的畫面,而且牠們常常緊挨著彼此,還會分享食物。

雄性虎鯨體型大,胃口也很大,牠們的機動性也較差,這可能導致牠們更難捕捉獵物。這表示像K35這樣的雄性,需要其他同伴的幫助才能獲得足夠食物;而這個幫助的角色,就是牠的媽媽K16。懷斯表示,K16抓到鮭魚時,會把魚帶到水面上,基本上只吃一半,另一半留給牠的兒子,「所以牠分享了大量食物」。

驚人的是,自從K35出生以來,K16就再也沒有生過孩子。和其他雌性同類相比,這樣的狀況就更明顯了,懷斯說:「有些虎鯨大約在同一時期、同樣的年紀開始繁殖,牠們生下了女兒,到了現在,牠們已經生了三、四個後代。」

K16生下K35後,沒有再繁殖過其他後代。   取自Current Biology

這樣的狀況不只發生在K16身上。在近日發表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懷斯和同事回顧了太平洋西北地區南方定居型虎鯨(Southern Resident killer whale)長達40年的生活史記錄,趨勢很明顯:虎鯨媽媽為照顧兒子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懷斯表示,這個代價是牠們的後代更少,「牠們在兒子的一生中都這樣做(照顧兒子),而且從來沒有真正停止為了讓兒子活著的付出。」事實上,當一位虎鯨媽媽過世時,牠的兒子通常也會在一兩年內死亡,研究人員推測,這主要是因為這些雄性虎鯨獲得的食物量在母親過世後大幅減少。

虎鯨一生都與家人保持著緊密的聯繫,但是,當年輕的雌性後代在成年後變得獨立時,雄性則依賴於牠們的母親,甚至要求分享食物。

為什麼這些虎鯨媽媽會為牠們的兒子犧牲這麼多?懷斯認為,這樣的行為背後,有著很大的潛在回報,他說:「K35現在是族群中體型最大的雄性之一,牠又大隻又健康,長得也不錯。」而這意味著牠已經準備好成為一名父親,「老實說,如果接下來出生的幾隻虎鯨裡有一些是牠的孩子,我不會感到驚訝。」

這樣的結果代表K16會多次成為祖母,牠的基因最後會分布在一群小虎鯨身上,而且因為牠們會在其他虎鯨群出生,所以牠不必消耗任何精力來撫養牠們。

不過,這種媽媽們在兒子身上投入更多的策略也有不好的一面,像K16和K35這樣的南方定居型虎鯨就會遇到麻煩。近年來,南方定居型虎鯨的族群數量銳減至只剩73隻,而牠們現在真正需要的是更多具有繁殖能力的雌性。懷斯說:「這是讓繁殖緩慢的動物族群繼續生存下去的方式,所以,對於像這樣壓力這麼大的族群來說,投資兒子實在不太理想。」

這種母性策略在過去為虎鯨族群提供了很好的服務,但懷斯擔心,現在它可能會增加牠們滅絕的風險——他在K16和牠兒子之間看到的那種終身連結,可能會把這些生物束縛在不確定的命運之中。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