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豚捕魚隊走入歷史?巴西小鎮漁民和海豚合作超過百年 魚量下降潛藏消失危機

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在巴西東南部的一個沿海小鎮,當地漁民走進大海,來到水深齊腰的渾濁水域,尋找遷徙的鯔魚。靠他們自己,想要找到這些銀色的魚有點困難,但是漁民們有特別的盟友幫助:野生瓶鼻海豚。漁民們手拿著網,耐心地等待海豚把魚趕向岸邊,並在牠們提示下撒網,這樣的夥伴關係已經持續了一百多年,然而,隨著鯔魚的數量下降,這種互利關係正在面臨消失危機。

在巴西拉古納鎮的特蘇拉海灘(Tesoura),一隻海豚給予漁民撒網的提示。   取自Oregon State University(Photo by Bianca Romeu)

140多年來,巴西沿海小鎮拉古納(Laguna)的漁民和海豚一直在合作捕魚,人們會等待這些海洋哺乳動物游來狹窄的潟湖,把大西洋的鯔魚趕到較淺的水域,漁民們一發現海豚拍打著尾巴,抬起頭,深深地潛入水中,他們便撒下漁網;而海豚則會吞下一些從網中逃脫的鯔魚,來獲得一頓簡單的午餐回報。

鯔魚是小鎮居民的收入來源,也是海豚的食物,這種家計型(artisanal)捕魚的經營規模很小,涉及家庭的世代相傳,雖然研究人員知道人類從這種合作中獲益,但他們無法證實它也有益於海豚。現在,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新研究表明,和人類一起捕魚的海豚,存活率比不和人類一起捕魚的海豚更高。

巴西拉古納的人手捕魚漁民。   取自Oregon State University(Photo by Fabio G. Daura-Jorge)

研究作者、奧瑞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生物學家康托爾(Mauricio Cantor):「總體上來說,人類和野生動物的合作是一種罕見現象,通常都是由人類獲益,自然付出代價。但這種互動已經發生了140多年。」研究共同作者、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生態學家法林(Damien Farine)則表示:「這種互動之所以如此特別,是因為它是互利而非競爭。」

研究團隊使用空拍機、聲納和水下錄音,記錄下這種「跨物種捕魚隊」的行動。他們發現,正如漁民在注視著海豚,海豚也在觀察漁民,這兩個物種都必須正確地安排行動時間,才能捕到魚:當漁民隨著海豚的提示同步撒網時,海豚會增加回聲定位率,以產生「終端嗡嗡聲」(terminal buzz),這是牠們在尋找獵物的信號。而當漁民與海豚不同步時,這種反應就沒那麼常見了。

在漁民撒網後,海豚會趁魚迷失方向時捕食,甚至直接從漁網裡拿走一些;漁民在和海豚一起工作時,也能捕到更多魚。根據研究人員統計,當海豚在場,且漁民根據牠們的信號撒網時,他們捕到魚的可能性增加了17倍,而且捕到的鯔魚數量增加了近4倍。在2018至2019年的研究期間,漁民捕獲的4,955隻鯔魚中,有86%來自這樣的「同步互動」。此外,和人類一起捕魚的海豚,存活率比其他海豚高了13%——牠們更有可能留在岸邊,減少了被非法漁具纏住的機會。

但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夥伴關係正處於危險之中。不斷變化的海面溫度,導致鯔魚數量減少,並影響牠們的去向,法林指出:「大多數時候,海水溫度在上升,減少了鯔魚靠近海岸的可能性。」這意味著漁民捕到的魚越來越少,海豚得到的午餐也越來越少。此外,海豚也受到海洋污染的威脅,商業捕魚操作則導致鯔魚被過度捕撈。

「在最糟的狀況下,60隻海豚的亞族群在幾年內很容易減少十幾隻或更多。」法林說道。

在拉古納海岸附近活動的海豚亞族群約有60隻,牠們長期和當地漁民合作捕魚。   取自Oregon State University

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海豚族群也和人類漁民合作,將魚群趕到海岸或漁網中,例如澳洲東部、茅利塔尼亞和東南亞一些地區,但這些做法不是已經消失,就是正在減少。

康托爾,如果過去十年因過度捕撈而數量下降的鯔魚繼續減少,拉古納海豚可能面臨相同命運,因為如果沒有鯔魚,這種合作關係就會結束。不過這樣的危機還是有緩解機會,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巴西政府能將這種海豚與漁民的關係指定為文化遺產,它就有可能得以逃脫消失的命運,康托爾表示:「這是一種超越物質利益的互動,試圖保護文化多樣性,也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種間接方式。」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