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約化耕作 歐洲鳥類減少主因
國際研究:農藥化肥讓5.5億隻鳥消失

記者 吳昱賢/報導

一篇研究發現,集約化農業是歐洲鳥類數量減少的主因。圖片來源/Getty Image

過去研究發現,與上個世紀相比,歐洲大陸的鳥類大約減少5.5億隻,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都是影響的因素,不過最近一篇研究發現,人類為了進行集約化耕作而使用的殺蟲劑、農藥、化肥,才是這些鳥類消失的主因!研究團隊認為,只有歐盟主動帶動農業轉型,邁向無毒耕作,才有可能拯救整個歐洲的鳥類族群。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50多名來自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28個國家數千名公民科學家近40年蒐集的鳥類觀察資料。

研究團隊總共分析了170種鳥類,試圖找出牠們如何應對人類帶來的壓力,包括集約化耕作、森林覆蓋率變化、城市化與氣候危機。該研究指出,居住在農田的鳥類影響最劇烈,其數量下降了56.8%;城市鳥類數量則下降27.8%,居住在林地的鳥類則下降17.7%。

研究團隊發現,自1980年以來,整個歐洲的野生鳥類數量下降了四分之一以上,而居住在農地的物種卻下降超過一半以上。研究作者、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SPB)研究員葛列格里(Richard Gregory)說:「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發現,我們一次性地研究了所有人為因素,最終結果指向集約化耕作。」他解釋:「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的鳥類影響最大,包含雨燕(swifts)、黃鶺鴒(yellow wagtails)和斑鶲(spotted flycatcher)。」

研究中指出,集約化的農業經常使用農藥、殺蟲劑、化肥等化學物質,大規模地殺死無脊椎動物,將牠們視為「害蟲」,隨後引發「營養瀑布」(trophic cascade)效應,意即一個物種數量改變,會帶影響牠的獵物與天敵數量,而多數鳥類就面臨無「害蟲」可吃的情況。葛列格里表示:「簡單來說,鳥類的數量銳減,與我們耕作土地的方式有關。」

其他的人為因素對鳥類的影響也不容小覷,葛列格里表示:「大樓的反光、窗殺都在影響城市鳥類,城市的綠地也越來越少,目前燕子、家燕、家雀、椋鳥數量都在下降,我們認為主因是城市化擴張,移除了這些鳥類的自然潮穴,同時房屋建築的型態改變,也會影響鳥類覓食。」葛列格里指出,這樣的困境將會持續下去,除非歐盟迅速實施轉型、改革,減少化肥與農藥使用,他強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拯救歐洲大陸的鳥類族群。」

未參與研究的RSPB永續土地政策負責人Alice Groom表示:「農藥和化肥確實能讓增加食物產量。然而,這篇研究已經清楚地表明,我們讓野生動物與環境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我們呼籲歐盟應該獎勵對自然友好的耕作方法,讓農民生產出好的食物,同時支持逐步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拯救數量不斷減少的鳥類。」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