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龜日 塑膠吸管禁令有用嗎?“白色污染”仍是海龜殺手

記者 吳昱賢/報導

6月16日為世界海龜日,該節日希望人們更注意海龜的處境。圖片來源/Institute for Marine Mammal Studies

大家都見過海龜鼻孔被塑膠吸管插入的震撼畫面,2017年的這段影片讓人們們深刻體認到塑膠污染對海洋生物的嚴重威脅。6月16日是世界海龜日,許多人都呼籲在這天更加關心海龜的處境。那麼,在許多國家都已經禁用或限制塑膠吸管的今天,海龜仍然面臨威脅嗎?事實上,被稱為「白色污染」的塑膠垃圾仍然是海龜的大敵。

為什麼世界海龜日定在6月16日呢?原來,這一天是「海龜之父」阿奇卡爾(Dr. Archie Carr)博士的生日。原本是爬蟲類專家的他,因為自身的興趣投入海龜生態研究,也因而發現海龜面臨重大威脅,從而開始他的「海龜保育之路」。他的著作《海龜手冊》(Handbook of Turtles)詳細記載了加州海龜的習性與族群數量,這也讓他成為海龜研究的權威。

不僅如此,阿奇卡爾更是著名的「海龜守護者」,他生前為了海龜積極奔走,1975年說服哥斯大黎加成立國家公園、成立監測海龜數量的公司等。這些努力也讓他獲得美國國家研究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獎章「丹尼爾·吉羅·艾略特獎章」(Daniel Giraud Elliot Medal),這是美國國家研究院表揚對動物學有重大貢獻者的最高榮譽。阿奇卡爾對於生態保育的研究與執著,也發展成一門學科「保育生物學」(Conservation biology),這種以保護物種及其棲地的生物學科,也喚起人們對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視。

提到海龜,多數人想到的是塑膠吸管帶來的傷害。不過實際上,歐盟、英國、加拿大、印度和台灣等地區已經禁用塑膠吸管,但根據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研究,塑膠吸管只是海洋中塑膠污染的冰山一角,僅佔1%的數量。

根據估計,海洋中有1.5億公噸的塑膠,人類每年還會額外增加800萬公噸,這些塑膠垃圾可能被海龜誤食,導致牠們無法順利呼吸、進食。根據非營利團體「大海蔚藍計畫」(Ocean Blue Project)指出,有高達54% 的海龜體內有塑膠垃圾,估計每年有 1,000 隻海龜因吃下塑膠垃圾而死亡。

目前全球僅存7種海龜,而台灣周邊經常出現的就有5種,包括綠蠵龜、赤蠵龜、玳瑁、欖蠵龜及革龜等。另外兩種海龜則為肯氏龜及平背龜,前者多分布在大西洋、墨西哥灣(Mexico),後者則多分布在澳洲附近的熱帶海域。其中,綠蠵龜、革龜、玳瑁仍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赤蠵龜與欖蠵龜則屬於易危物種,同樣面臨生存危機。

雖然禁用塑膠吸管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我們似乎還需要更全面的政策來對抗「白色污染」對海龜造成的危害。對此,加拿大、美國、台灣等國都已經提出政策,打算逐步禁用一次性餐具,讓一次性的塑膠垃圾徹底絕跡。而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則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建議,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幫助海龜。這些建議包括:

  1. 攜帶可重複使用的水瓶和雜貨購物袋
  2. 參加淨灘或其他清除塑膠垃圾的活動
  3. 不要向天空放飛氣球
  4. 離開海灘之前,把沙堡推倒,把洞填平。讓海龜能順利產卵

透過這些簡單的行動,每個人都可以為保護海龜做出貢獻。在世界海龜日這一天,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保護海龜和海洋做出努力!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