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鯊魚關注日:面惡心善的大傢伙  深陷人類危害

記者 吳昱賢/報導

7月14日這天,動物友善網為大家整理鯊魚面臨到的威脅。圖為藍鯊。圖片來源/Alessandro Cere

電影《大白鯊》(Jaws)深深影響了人們對鯊魚的看法,鯊魚往往被貼上嗜血、攻擊性強的標籤,導演Steven Spielberg還因此而感到內疚,因為這部驚悚片喚起了人們對這些鯊魚的莫名恐懼。在7月14日「鯊魚關注日」(Shark Awareness Day)這天,動物友善網整理了鯊魚的族群現狀與面臨到的威脅。事實上,比起鯊魚襲擊人類,人類對鯊魚造成的危害巨大許多!

延伸閱讀:電影《大白鯊》喚起恐懼 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對鯊魚感到抱歉

目前人類已知超過400種鯊魚,分別隸屬8個目:扁鯊目(Squatiniformes)、鋸鯊目(Pristiophoriformes)、角鯊目(Squaliformes)、錐齒鯊目(Carcharhiniformes)、六鰓鯊目(Hexanchiformes)、鼠鯊目(Lamniformes)、鬚鯊(Orectolobiformes)同虎鯊目(Heterodontiformes)。即使種類繁多,但幾乎所有鯊魚天性溫和害羞,不太會蓄意傷害人類,最常被誤會的大白鯊、公牛鯊、沙虎鯊雖偶有攻擊事件傳出,但有科學家解釋,因鯊魚視力普遍不好,因此可能誤將人類看作海狗等獵物。

根據鯊魚攻擊事件檔案庫(Global Shark Attack File)資料,截自2023年7月,2023年全世界有37位民眾遭受鯊魚襲擊,其中6位民眾不幸死亡,2022年度遭攻擊的有81人,歷史上人數最多的紀錄為2015年,當年有111人受襲。許多人好奇,《大白鯊》為鯊魚帶來的負面印象,對於鯊魚襲擊事件有影響嗎?

《海洋學進展》(Progress in Oceanography)的一篇研究提醒人們,全球暖化才是一切的元兇。該研究指出,海洋溫度上升,導致鯊魚物種從溫暖、人口稀少的南半球游向更涼爽、更擁擠的北半球,增加了鯊魚與人類相遇的機率。更重要的是,全球暖化也使得更多遊客前往海灘消暑,這才導致鯊魚襲擊事件的增加。美國佛羅里達鯊魚研究計劃主任George Burgess指出:「最近鯊魚的目擊紀錄越來越多,不是因為鯊魚突然對人有興趣,而是有更多人從事水上運動,以及全球暖化迫使鯊魚移動。」George強調:「與其擔心被鯊魚襲擊,其實人類才是迫害鯊魚的兇手。」

保育團體BioDB執行長兼創始人Assaf Levy便指出:「人類是鯊魚面臨的巨大威脅之一,目前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鯊魚有滅絕風險。」根據統計,每年大約有1億隻鯊魚被人類殺死,死亡原因包含過度捕撈、混獲(bycatch,與其他魚類一起被偶然捕獲)、污染、全球對魚翅和鯊魚牙等產品的需求。

這也讓去(2022)年《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95種鯊魚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的附錄二(Appendix II)名單中,其中包含54種真鯊科(Requiem sharks)鯊魚、4種雙髻鯊(Hammerhead shark)和37種犁頭鰩*(Guitarfish)。經過這項決議後,市場上9成的鯊魚受到保護。

*註:犁頭鰩是一種介於鯊魚和魟之間的軟骨魚類,但歐美國家普遍還是將其分類為鯊魚(shark)

防鯊網傷害許多非目標物種,許多鯨豚、海龜常被漁網纏繞。圖片來源/澳州海洋保護協會

近年由於人類和鯊魚衝突事件略增,部分國家開始在海岸線周圍架設「防鯊網」。防鯊網實際上是固定在水下的流刺網,最早由澳洲新南威爾斯州使用,後來被昆士蘭州及紐西蘭效仿,不過這種管理方式對環境傷害大,鯨豚、海龜、都可能被漁網纏繞死亡。因此紐西蘭早在 2011年就拆除防鯊網,拆除後至今未傳出鯊魚襲擊事件。目前全球僅剩新南威爾斯州、昆士蘭州及南非的夸祖魯・納塔爾省使用這種殘忍的管理方式。

延伸閱讀:澳洲致命防鯊網 座頭鯨纏繞事件頻傳 專家籲昆士蘭政府移除

Assaf表示:「在一個擁有80億人口的世界上,人類受到鯊魚襲擊的機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然而不論是混獲、捕撈還是海洋污染,我們都持續性地對鯊魚造成巨大傷害,使這可憐的動物面臨滅絕危機。不僅如此,為了防止被鯊魚攻擊,我們架設的防鯊網還在持續破壞環境,甚至傷害其他野生動物。」他無奈地說:「我覺得這太諷刺了。」

參考資料:

美國時代雜誌(2023年7月)Are Shark Attacks Increasing? Here Are What the Data Say

保育團體Shock Stewards(2023年7月)What is Shark Awareness Day- Why Should We Care?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