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全身上下鱗片的穿山甲,是所有哺乳類動物中受害於盜獵、走私問題最嚴重的物種,世界上現存的8種穿山甲中,每種都面臨了生存威脅,其中4種分布在非洲、4種分布在亞洲——等等,這個數字可能很快就會更新。近日一項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發現,在多年前於中國雲南和香港沒入的穿山甲鱗片中,有以前未被識別過的穿山甲物種!
穿山甲是世界上非法貿易最嚴重的哺乳類動物,牠們的鱗片、肉都可被當作傳統藥物使用,目前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馬來穿山甲、菲律賓穿山甲4種亞洲穿山甲,以及大穿山甲、南非穿山甲、樹穿山甲、長尾穿山甲4種非洲穿山甲,都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中。
其中,南非穿山甲、長尾穿山甲屬於易危物種;印度穿山甲、大穿山甲、樹穿山甲屬於瀕危物種;中華穿山甲、馬來穿山甲、菲律賓穿山甲則是極危物種,滅絕風險相當高。
不過現在一項新研究發現,亞洲還有另一種過去無人知曉的穿山甲!
中國的科學家研究了2012年、2013年在香港,以及2015年、2019 年在雲南沒入的穿山甲鱗片,在鑑定物種時,在兩地沒入的鱗片中都發現了不同於已知的8種穿山甲的遺傳標記,顯示可能存在新的穿山甲物種。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比較了「已知穿山甲物種」和「可能的新物種」的鱗片型態特徵及基因組,結果發現新物種有和亞洲穿山甲相似的特徵,表明這些神秘動物屬於在亞洲發現的穿山甲屬(Manis),而不是非洲的樹穿山甲屬(Phataginus)或地穿山甲屬(Smutsia)。
「我們真的非驚訝,因為我們沒有預期會從緝獲的鱗片裡發現一個新物種。」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雲南大學助理研究員胡靖揚說:「基因組資料提供了穩健、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牠是一種和之前識別的穿山甲不同的新物種。」
研究人員將這個新物種暫時命名為「Manis mysteria」,意為神秘的亞洲穿山甲,並發現該物種可能可能在500多萬年前就和菲律賓穿山甲、馬來穿山甲分化。此外,這種新物種呈現出相對較低的遺傳多樣性,和較高的近親交配程度和有害突變累積,這表示新物種的族群數量較少,演化潛力低,和其他穿山甲物種一樣面臨類似的生存困境。與此同時,由於目前發現的新物種證據皆來自沒入的穿山甲鱗片,再次顯示新物種正經歷著盜獵和非法貿易的嚴重威脅。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IUCN 物種續存委員會(SSC)穿山甲專家組主席雪利(Matthew Shirley)表示:「他們在非常有限的樣本中產生的資料量很令人印象深刻。」雖然第9種穿山甲尚未在野外被發現、被科學家正式描述,但這並不表示沒有人知道牠的存在,雪利說:「牠可能被抓到過,然後被當作是馬來穿山甲或類似物種。」研究人員指出,光是靠鱗片,他們事實上無法區分Manis mysteria和和其他亞洲穿山甲。
(註:物種描述指的是科學家對新發現的物種所進行之正式科學描述,通常採用科學文獻的形式進行。)
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保育遺傳學家張華榮說,他們下一步希望能在野外找到這個新物種,但有鑑於Manis mysteria和其他亞洲穿山甲在外型上的相似性,「這個新物種的標本可能已經保存在一個博物館或自然歷史典藏裡了」。
此外,就算不談意外發現的新物種,其實拼出穿山甲的遺傳多樣性資訊,對於阻止盜獵非常重要。雪利說明,為了弄清楚非法走私的鱗片來自哪裡,以及哪些穿山甲物種最容易遭受盜獵,執法單位要一個強大的參考資料庫,將穿山甲遺傳學和地理位置配對。張華榮也計畫繼續與和中國雲南大學生物學家、論文的另一共同通訊作者於黎合作,開發為執法和穿山甲保育提供資訊的法醫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