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昱賢/報導
在所有陸地哺乳類動物中,大象擁有最大的大腦,牠們的解決問題能力與海豚相當,記憶力更可與人類媲美。不過最近一篇研究發現,不同大象個體間的差異可能很大,當遇到需要破解機關才能獲取食物的情境時,牠們的意願和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大象比較有耐心,願意為了食物慢慢破解謎題;有的大象則不願意「動腦」,這種個體差異與人類十分相似。
綜合外媒報導,這篇研究刊登在《動物行為學》(Animal Behaviour)期刊上,這份為期6個月的研究在泰國北部的北碧府沙拉卡帕野生動物保護區(Salakpra Wildlife Sanctuary)進行,研究人員移動偵測錄影機觀察77頭野生亞洲象,記錄當牠們靠近設有機關的食物箱時,是否會嘗試排除障礙,藉此獲得牠們最愛的食物——波蘿蜜。
研究的第一作者、動物認知心理學博士候選人莎拉(Sarah Jacobson)表示:「這項發現非常重要,因為動物的思考方式和創新能力可能會直接影響其生存能力,尤其在這個因人類而環境快速變化的時代。」研究團隊設置的機關為三個食物箱,頂部是推門,中間是拉門,底部則為滑門,大象必須經過觀察、互動才能發現如何打開這些箱子,獲得裡面的水果。
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共有44 頭大象走向食物箱,不過不同大象的創新能力與耐心截然不同。研究人員發現,與食物箱互動更頻繁、更有耐心與毅力的大象才能成功地從三個不同機關的食物箱中取出食物。最後有11 頭大象解決了其中一種謎題;8 頭大象解決了其中兩種謎題;5頭大象解決了所有三種類型的謎題,其餘的大象一個謎題都沒有解開。
這次的研究是科學界首度記錄野生亞洲象透過「解鎖」食物箱的機關,來獲取食物的能力。研究共同作者、紐約市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約書亞(Joshua Plotnik)表示:「由於自然棲息地喪失,再加上人類的農業開發不斷增加,人象衝突正在不斷增加。調查大象的創新和解決問題,可以讓我們更理解野生大象的認知靈活性,甚至可以作為保育政策、解決人象衝突方案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