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危機下11國進行合作:簽署《全球河海豚宣言》 共同守護瀕危河海豚

11個國家簽署《全球河海豚宣言》,共同守護瀕危河海豚。圖片來源/Getty Image

10月2日,巴西亞馬遜雨林的特費湖(Lake Tefé)出現一百多具河海豚屍體,科學家普遍認為,死因可能與河水溫度高達39度有關。事實上,河海豚(river dolphin,又譯河豚*)作為頂級掠食者,是評量河川生態健康的重要指標,然而當前所有河海豚均面臨瀕臨滅絕的危機,守護河海豚及棲息地的任務刻不容緩。為此,近期境內擁有河海豚的11個國家便簽署史上第一份《全球河海豚宣言》!

*註:河豚(river dolphin)指在河中的鯨豚(dolphin),並非膨脹身體長滿刺的河豚(pufferfish),為避免混淆本文一律譯為「河海豚」。

10 月 23 日和 24 日,境內擁有河海豚族群的 14 個國家代表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齊聚一堂,召開全球河海豚會議,會中雖然沒有就保育方向、各國投入程度達成一致共識。不過仍有11個國家簽署了史上第一份《全球河海豚宣言》(Global Declaration for River Dolphins),該宣言訂定了至2030年的保育目標。

《全球河海豚宣言》承諾制定以研究為導向的跨境解決方案和建議,以減輕河海豚面臨的威脅,並成立一個由非政府組織、科學機構和非營利組織組成的全球聯盟來實施目標,致力守護河海豚及牠們的棲息地。簽署的國家包含孟加拉、玻利維亞、巴西、柬埔寨、哥倫比亞、厄瓜多、印度、尼泊爾和委內瑞拉、巴基斯坦及秘魯,其中巴基斯坦和秘魯雖然名義上答應簽署,但實際上預計在明(2024)年才會正式簽署。未加入連署的國家則有中國、印尼及緬甸。

亞馬遜流域驚見海豚死亡,其中特費湖出現多達一百多具海豚屍體。圖片來源/Getty Image

現存河海豚僅剩6個物種,分別是亞馬遜河海豚、印度河海豚、恆河海豚、伊河海豚、土庫河海豚及長江江豚,6個物種皆為瀕臨滅絕的極危或瀕危物種。自 1980 年代以來,河海豚面臨漁網纏繞、水壩興建、工業污染、棲息地喪失等一系列的威脅,數量銳減 73%。最近亞馬遜雨林的特費湖更出現一百多具河海豚屍體,顯現氣候變遷及全球暖化正在威脅牠們生存。


雖然整體並不樂觀,但地區性的保育略有成果,中國由於嚴格的保育措施及禁漁令,極度瀕危的長江江豚的數量在過去五年中增加了 23%,儘管如此,長江江豚的數量仍然只有 1,249 頭;印度則與非營利組織和社區合作,瀕危的印度河海豚數量在過去 20 年裡幾乎翻了一倍,然而牠們的數量仍然僅有2,000 頭。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淡水事務負責人斯圖爾特(Stuart Orr)表示:「《全球河海豚宣言》意義重大,各國首次承諾採取集體行動拯救河海豚,雖然某些地區的保育行動有亮眼成果,但進展有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攜手努力、一起合作。」


海洋生物學家,同時也是河海豚專家的費爾南多(Fernando Trujillo)已經研究亞馬遜河海豚30多年,他說:「亞馬遜河河海豚是亞馬遜河的使者,牠們的存亡也影響著亞馬遜河流域的千萬物種,這也包含周圍數百萬的人類。為了減輕河海豚及周邊社區面臨的威脅,跨國的全球性合作倡議是非常必要的。」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