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育兒 閉眼淺眠4秒鐘 南極企鵝奇特睡眠模式震驚科學界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零碎的睡眠能讓企鵝時刻保持警覺性。圖片來源/Christian Åslund/Green Christian Åslund/Greenpeace

為了保護幼崽免受天敵傷害,許多動物都發展出獨特的育兒模式,像是美國黃石公園的成年灰狼會帶著鹿角、骨頭和棍棒等「玩具」返回巢穴,來讓小狼在餐與餐之間保持開心。而在南極的南極企鵝(Pygoscelis antarcticus)更是為了育兒發展出獨特的睡眠模式。最近一篇研究發現,南極企鵝為了抵禦寒冷、防止天敵,更為了保護小企鵝,每天會打盹小睡1萬次,而且每次只有4秒鐘!


最新一篇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指出,企鵝為了忍受極地的寒冷、天敵威脅,以及守護牠們的蛋及初生企鵝幼崽,牠們發展出一種獨有的睡眠機制——每天小睡一萬次,而且每次只有4秒鐘。主要研究員利布雷爾(Paul-Antoine Libourel)博士指出:「睡眠對動物來說十分重要,但睡眠卻使牠們容易遭受捕食,因為動物這時失去了對外界環境做出快速反應的能力。睡眠可以說是動物行為的核心」

利布雷爾指出,過去睡眠研究主要針對人類和齧齒動物,他一直希望能研究各種類型動物的睡眠模式,因緣際會下,他與韓國企鵝行為專家李元英(이원영,音譯)共同展開南極企鵝研究計畫。研究團隊選定南極喬治王島(King George Island)的企鵝進行研究,這座小島上有幾座科學研究基地,同時也是約3,000對南極企鵝的家園,由於南極企鵝的頭部下有一條黑色的紋路,讓牠們看起來就像是戴著頭盔一樣,因此又被稱為帽帶企鵝。

研究人員捕捉了14隻正在孵蛋的企鵝,並在牠們腦中植入不影響日常生活的微電極,藉此監測腦波圖(EEG,又稱腦電圖)。結果研究團隊發現,當企鵝的伴侶外出覓食時,父母其中一方會在巢中照顧幼崽或蛋好幾天,長時間的睡眠可能會使牠們被其他物種捕食,因此他們發展出一種「微睡眠」的模式,每次只睡4秒。這雖然聽起來有點痛苦,但企鵝每天會進行1萬次微睡眠,補足11小時的睡眠時間。

利布雷爾指出:「人類無法維持這種狀態,但企鵝可以。睡眠的多樣性比我們在教科書上讀到的要複雜得多。」事實上,過去研究也發現,有些物種睡得很少,卻似乎不會對牠們的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像是非洲叢林象平均每天睡兩個小時,而且大多是站著睡,有時還會連續 48 小時不睡覺;在某些物種中,性別之間也存在差異,雄性果蠅每天需要 10 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而雌性果蠅卻只需要 4 小時。

《科學》(Science)期刊審查員,同時也是《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總編輯克利斯蒂安(Christian Harding)指出:「這篇研究是歷史上的極端案例。過去研究認為,穩定、長時間的睡眠能夠為動物帶來益處,而這篇研究試圖挑戰這點,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到底多少的睡眠才足夠?」克利斯蒂安指出,如果之後證明了這種「微睡眠」不會對企鵝造成負面影響,那麼或許也需要重新檢視現有的人類睡眠理論。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