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的保育危機:《草地上的獅尾狒》

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透過攝影,人們能留下值得紀念的瞬間,或者藉由他人之眼,看到世界各地的景觀,而當鏡頭轉向野生動物,我們能藉此看到真實的自然世界,欣賞這個美麗星球所擁有的生物多樣性,並看見其中的危機。
被譽為「野生動物攝影奧斯卡」的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每年都會收到數萬張參賽作品,除了由評審團選出大獎外,還會開放民眾投票,第59屆的民眾票選獎結果日前出爐,比賽已結束,不過這些震撼人心的照片,還有更多故事可以說!
新年初始,動物友善網在入選的25張優異作品中選出了7張,每天一篇,向你介紹動物們的故事。

作品名稱:《草地上的獅尾狒》(The Grassland Geladas

攝影師:蓋奧蒂(Marco Gaiotti,義大利)

這張照片拍攝於8月的雨季,在衣索比亞塞米恩山脈(Simien Mountains)的高原邊緣,迫近的雲層即將帶來傾盆大雨,一隻獅尾狒正在和同伴一起哺乳。

獅尾狒(Gelada)很容易被誤以為是狒狒(Baboon)的一種,甚至常被稱為獅尾狒狒(Gelada baboon),這是一個可以理解但不正確的綽號。乍看之下,獅尾狒和狒狒在形態上有一些相似之處,牠們也確實曾被劃為狒狒屬(Papio),不過遺傳學研究表明,獅尾狒是演化上的外類群(outgroup,指與所有近緣單系群關係都較遠的類群),如今被劃為獨立的獅尾狒屬(Theropithecus)。

獅尾狒只生活在衣索比亞的高山草原,因為牠們喜歡的海拔高度明顯缺乏大樹,因此獅尾狒是人類之外,樹棲程度最低的靈長類,牠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地上吃草——是的,你沒看錯,雖然雄性獅尾狒有又長又尖的犬齒,但牠們是草食性動物,而且是字面意義上的「草食」:草類佔其飲食的90%。

獅尾狒是母系社會的群居動物,基本組成為一小群有血緣關係的雌性、牠們的寶寶和一對通常沒有血緣關係的成熟雄性,年輕的雄性性成熟後,往往必須獨立出原來的家庭。   取自Africa Geographic

由於衣索比亞動盪的歷史,獅尾狒直到近20年才受到人們的關注,無論是遊客還是科學家。隨著衣索比亞局勢趨於穩定,遊客紛紛返回探索這片歷史悠久、風景優美的土地,並很快地發現獅尾狒的魔力:牠們胸前鮮紅色、沙漏狀的斑塊,在棲地柔和的綠色和棕色襯托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生活在高海拔棲地對獅尾狒來說具有一定的優勢,包括缺少競爭和掠食者,花豹、鬣狗、藪貓和猛禽都會捕食獅尾狒,但牠們在高原的數量很少,而且相距遙遠,群居也讓獅尾狒家庭有很多雙眼睛可以監視潛在的問題。這種方法非常成功,超過85%的獅尾狒幼仔能活到成年——在野外是非常高的數字。

有趣的是,衣索比亞狼對獅尾狒毫不在意,牠們常在獅尾狒群中徘徊,而這些草食性的靈長類動物,對此也沒有任何反應。

過著這樣的「上層」生活,也意味著很難找到營養豐富的食物,因此獅尾狒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覓食,牠們需要不斷進食,這讓牠們的行動方式變得特殊:拖著屁股在草地上移動。在獅尾狒的一生中,牠們很少抬起屁股,臀部甚至有特殊的脂肪墊,作為「內置坐墊」。

雄性獅尾狒體型較大、頰毛突出。   取自Africa Geographic

不過,隨著衣索比亞農業的擴張,獅尾狒和家畜之間對草場的競爭越來越大,而獅尾狒往往是敗退的那一方,牠們被推到產能較低的山坡上,森林砍伐和水土流失也嚴重損害了牠們的糧食供應。

雖然獅尾狒可能很受遊客歡迎,但農民對四處遊蕩、襲擊大麥田的獅尾狒有不同看法,尤其是在這樣一個糧食普遍短缺的國家。一項研究表明,每隻獅尾狒會造成約100公斤的農作損失,而這種人獸衝突,和獅尾狒棲地的廣泛喪失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並導致衣索比亞的獅尾狒數量在過去半個世紀減少了約50%。

儘管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獅尾狒列為無危物種,但據信牠們的數量正在下降。幸運的是,還有保護區讓獅尾狒繼續繁衍生息,例如塞米恩山國家公園,這裡是衣索比亞獅尾狒數量最多的國家公園,也是該國最好的賞狒地。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