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 : 遷徙動物逾兩成將滅絕 洄游性魚類情況最危急 公約大會增加保護物種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全球遷徙物種現況報告》(State of the World’s Migratory Species)警告,全球有超過五分之一(22%)的遷徙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圖片來源/State of the World’s Migratory Species

聯合國《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Conservation of Migratory Species of Wild Animals, CMS)第14次締約方大會(CoP14)2月12日至17日在烏茲別克舉辦。會議期間聯合國也首度發布《全球遷徙物種現況報告》(State of the World’s Migratory Species),全球有超過五分之一(22%)的遷徙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其中又以水中物種最為嚴重。這份報告的警示效果讓會議大有進展,不僅將14種新物種納入公約保護,30個亞洲國家還將針對候鳥保育建立協調單位。

第14屆《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締約方大會2月12日在烏茲別克開幕,大會也首次發佈《全球遷徙物種現況報告》,對遷徙物種提出明確保育對策。報告顯示,公約追蹤的1,189個物種中,有44%的物種數量下降、22%的物種正面臨滅絕威脅,其中最需要關注的是洄游性魚類,高達97%的魚類都面臨滅絕,族群數量從1970年至今下降了90%。報告中還指出,全球有399個受威脅的遷徙物種,未被列入CMS公約名錄。

《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1979年生效,主要是為了保護遷徙性的野生動物,守護那些週期性遷徙,途中穿越一個或多個國家邊界的物種。為了避免動物遷徙路線上各個國家對於物種管理的態度不同調,CMS希望締約國互相協調合作進行管理及保育。

報告指出,遷徙物種族群量下降主因是過度開發與棲地喪失,研究表明,名單中有四分之三的物種受棲地喪失、碎片化影響,另有70%物種受過度開發影響。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入侵物種等問題,也讓動物的遷徙之路充滿荊棘。

整體而言,全球遷徙物種的未來並不樂觀,但報告也分享幾個成功案例,像是區域合作讓賽普勒斯的非法架網捕鳥減少91%;非洲卡萬戈─尚比西(Kavango─Zambezi)保護區,拆除、調整區域內的圍欄等,成功讓大象順利遷徙。

對此,公約執行秘書弗倫克爾(Amy Fraenkel)表示,無論繁殖地、覓食地和中途停留點,棲地的完整性都會影響動物能否完成遷徙、繼續繁衍後代,由於動物遷徙路徑不受國界限制,物種存續有賴所有國家共同的努力。

這份《現況報告》似乎也對會議帶來警示效果。2月17日,大會宣布通過了一系列保護遷徙物種的新措施,像是將 14 個物種納入公約的保護範圍,包括歐亞山貓(歐亞猞猁)、帕拉斯貓(兔猻)和沙虎鯊(沙虎鯊)。此外,經過20多年的談判,30個候鳥行經的亞洲國家也達成共識,將在印度設立協調單位,印度政府將挹注財政支持,共同守護候鳥。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