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上(1)月底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個海灘,有多位民眾發現一隻鋸鰩看起來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然而,當保育機關人員抵達現場時,發現這隻動物的鼻鋸已被人切斷,消失無蹤。鋸鰩屬於極危物種,因其像鋸子般的吻部而得名,牠們的鼻鋸因為傳統醫學、古董和觀賞目的而受到追捧,在黑市極具價值,為了要找出犯人,近日美國保育當局祭出2萬美元的賞金緝凶!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執法辦公室正在對佛羅里達州西礁島(Key West)附近一隻小齒鋸鰩的死亡事件進行調查,有多名目擊者稱,一隻鋸鰩看起來健康狀況不佳、游動困難,最後擱淺在沙洲上。然而,當NOAA執法辦公室人員和一名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保護區執法人員於1月31日趕到現場時,卻發現這隻鋸鰩失去了牠的鼻鋸。
人們在靠近西礁島的蓋格基島(Geiger Key)海邊淺灘發現了這隻動物,執法人員認為,鋸鰩的鼻鋸是在1月30日晚上到1月31日早上之間被取走,NOAA本(2)月下旬發布新聞稿指出,他們正在尋找關於鋸鰩為何受傷和(或)取走鼻鋸者的任何資訊,並懸賞高達2萬美元,獎勵那些能夠幫助他們找出犯罪者的資訊。
NOAA表示,根據《瀕危物種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小齒鋸鰩被列為瀕危物種,牠們在美國東南部曾經很常見,但現在只能在佛羅里達州海岸附近見到。小齒鋸鰩也是第一種作為瀕危物種受到美國聯邦保護的海洋魚類,自2003年起,捕捉、傷害、騷擾或殺死瀕危的鋸鰩皆為違法行為;擁有、販售、攜帶、運輸鋸鰩或鋸鰩的身體部位(例如鼻鋸),也屬非法。
而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小齒鋸鰩則被列為生存狀況最危急的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
鋸鰩因其長而扁平、像鋸子般的吻部而得名,牠們的數量之所以大幅下降,主要是因為棲地喪失、過度捕撈造成;近年來,由於人類開發、海岸建設、污染等原因,紅樹林、河口、沿岸淺水區等沿海棲地嚴重退化,適合鋸鰩的棲地大幅減少。此外,由於小齒鋸鰩體型較大,加上鼻鋸很容易被漁網纏住,因此牠們也常遭兼捕(bycatch,指誤捕非目標海洋物種),不過若是漁民誤捕鋸鰩,可以遵循安全處理和釋放指南,快速、安全地放走意外捕獲的鋸鰩,不會直接被視為違法。
這種動物富有特色的吻部,不令人意外地,也成為一些人覬覦的目標,該部位歷來因其傳統醫學、古董和觀賞目的而受到追捧,在黑市上很有價值,儘管有貿易法規的保護,但非法貿易在某些地區仍然存在。
2021年時,台灣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與海巡署偵防分署台南查緝隊等單位,就曾在台中市一宗教用品店查獲「鯊魚劍」100支、鋸鰩吻部牙齒624顆;該案去(2023)年9月偵查終結,由台南地檢署提起公訴,海洋保育署說明,鋸鰩的吻部通常被視為收藏品或傳統藥材,在台灣的民俗信仰中,鯊魚劍則是武駕乩童降乩時使用的五寶法器之一,因信仰的需求,過去台灣漁船從遠洋帶回鋸鰩鼻鋸,成了鯊魚劍的大宗來源。
此案被稱為台灣史上最大宗販售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案,今年1月判決結果出爐,兩名被告分別被判處1年有期徒刑,緩刑2年,但須向公庫支付10萬元、有期徒刑6個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