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魚 大聲公!身長不到2公分 發聲140分貝勝過大象

記者吳昱賢/綜合報導

緬甸有一種透明的小魚,能夠發出比大象還大聲的聲音,圖片來源/PNAS

世界上最小的魚為棘頭光棒鮟鱇(Photocorynus),雄性個體只有0.62公分,由於存在個體差異,科學家普遍將1公分上下的魚類並列為「世界最小魚類」之類。近日,德國科學家在緬甸發現一種生活在淺水區的半透明小魚(Danionella cerebrum),大約只有1.2公分長,不過牠們小小的身體竟可以發出高達140分貝的聲音,比大象發出的最大聲音和飛機起降聲音都還要大聲!

綜合外媒報導,這篇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研究團隊在緬甸發現一種體長約1.2公分的透明小魚。這種魚類棲息在緬甸中部的勃固山脈(Bago Yoma),這座由丘陵、高地與低海拔山嶺所組成,是勃固河和錫當河的發源地,小魚生活在山脈南坡與東坡的低海拔溪流中。

研究主要作者、德國柏林夏裡特大學醫學院(Charité – Berlin University Medicine)博士生庫克(Verity Cook)解釋:「我們在實驗室發現奇怪的聲響,後來才發現這些小魚擁有這種特殊的本領。」她指出,在距離小魚1個身長處測到140分貝的聲音,拉開至1公尺距離後,就會減弱為108分貝。

參與此次研究的魚類學家布里茨(Ralf Britz)補充:「這種魚類發出的聲音,和人類在100公尺處近距離感受飛機起飛時的音量相當,對體型這麼小的魚類來說非常特別。」在自然界,通常體型越大的動物也能發出較大的音量,不過緬甸小魚所發出的聲音,卻比大象能發出的125分貝還要大聲。

實際上,其他生物也可以發出巨大的聲音,像是被稱為「手槍蝦」的鼓蝦(Alpheidae),在捕獵其他物種時會發出非常大的噪音,最高可達 200 分貝左右。而緬甸小魚之所以受到科學家重視,是因為牠的體型非常小,加上牠透明的身體,讓研究人員能夠仔細研究牠的行為,庫克補充:「我找不到另一種體型如此迷你,聲音卻如此響亮的動物。」

緬甸小魚還有一個特別之處——發聲機制,一般魚類大致上是利用肌肉敲打魚鰾來發聲。不過緬甸小魚有一套獨特的發聲系統,包括能進行如打鼓般震動的軟骨、特殊構造的肋骨和能對抗疲勞的肌肉。這讓牠們能夠以極大的力量收縮拉動肋骨,使軟骨撞擊充滿氣體的魚鰾,進而發出聲音。

雄魚的肋骨較為堅硬,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雌魚不會發出聲音,不過研究團隊尚不清楚為何緬甸小魚會發出如此響亮的聲音。庫克指出:「我們猜測,這項能力可能有助於牠們在渾濁的水域中航行,或者是雄魚用來警告競爭者的一種攻擊性工具。」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