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城讓動物更活躍?自動相機揭秘 城市草食動物反減少活動

人們普遍認為野生動物在疫情封城期間變得更加活躍,不過一篇研究利用自動相機的資料挑戰這種說法。圖片來源/Snapshot

記者吳昱賢/綜合報導

COVID-19封城期間街道上空無一人,人類被迫待在家中避免病毒傳播,原本喧鬧混亂的城市中開始出現野生動物的蹤影。雖然多數人認為封城讓動物不受人類干擾,讓牠們因此更活躍,不過近日有研究比對數千個自動相機的紀錄,發現城市地區的草食動物反而在疫情期間減少活動,顯示動物行為其實比想像的複雜許多!

綜合外媒報導,這篇發表在《自然生態學和演化》期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的研究比對了來自歐洲及北美 21 個國家、102 個站點的數據,總共5,400 筆自動相機的資料,比較大流行之前和期間共超過 30萬筆數據,追蹤哺乳類動物的活動軌跡,結果卻令人吃驚。

領導研究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保育生物學家科爾(Cole Burton)表示:「人類活動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千變萬化,這讓我們有些吃驚。在疫情間某些地方的哺乳動物活動增加,不過也有很大一部分的物種減少活動。」

研究人員指出,對大多數動物來說,人類是一個相當大的危險,因此動物理所當然地懼怕人類,在疫情封城期間「不必躲避人類」,直覺上會認為所有動物的活躍程度都會增加。不過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發現在已開發地區,動物活動會隨著人類活動增加而變得活躍,增幅約為25%。

在農村和未開發地區,地形尚未被人類嚴重改變,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動物的活動通常會減少。但在城市和其他已開發地區,當人類活動增加時,野生哺乳動物往往會變得更加活躍。

研究人員推測:「在這些地區,動物可能會被人類的資源所吸引,像是食物垃圾。不過牠們仍會想方設法透過特定時間出沒,像是在傍晚出來覓食以減少與人類的接觸。因此當人類無法現身時,牠們所能獲得的資源也變少了。」像是溫哥華附近的一個城市公園,黑尾鹿(Odocoileus hemionus)在公園封鎖又重新開放後數量反而上升。

此外,科爾指出:「這種反直覺的結果還有一個可能。當人們不在公園時,鹿的主要掠食者美洲獅數量增加了,但當公園重新開放時,美洲獅數量又減少了,鹿因此有更多活動的空間。」狼、山貓等肉食動物似乎對人類高度敏感,當人類活動增加時,牠們的活動下降幅度最大,柯爾說:「肉食動物,尤其是大型肉食動物與人類對抗已久,離人太近的後果往往意味著死亡。」

研究團隊認為,疫情期間並沒有「任何」哺乳動物活動系統性轉變的證據。研究共同作者,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野生動物生態學家和保育生物學家凱特琳(Kaitlyn Gaynor)指出:「如果想要讓特定野生動物族群恢復生機,就必須意識到,減少人類活動不會對所有野生動物有益處。因為我們看到,並非所有物種都對人類做出相同反應。」

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野生動物保護科學家傑羅爾德(Jerrold Belant)未參與這項研究。他認為,過去多數針對人類對野生動物影響的研究都集中在少數物種和地點,但這篇研究試圖找出野生動物與人類活動的「普遍性」,他說:「這種宏觀的視角,給我們一個廣泛的角度。把所有資訊整合在一起確實很有幫助,也能實際應用在動物保育策略上。」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