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擬撲殺近50萬隻!美國東岸貓頭鷹西遷 影響受保護原生種 保育當局做此規畫

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由於憂心北美西部原生貓頭鷹的生存,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USFWS)在去年末提出了一項草案,計畫在30年內撲殺近50萬隻屬於入侵物種的橫斑林鴞(Barred owl),提案一出隨即遭到民間強烈反對,近日隨著一封數十個保育、動物福利組織簽署的反對信發出,人們再次就殺死一種物種以保護另一種物種的道德問題,展開了辯論。

受《瀕危物種法》保護的北方斑點鴞(左)和在美國西岸成為入侵種的橫斑林鴞(右)。   取自NPR

其實,該提案發布於去(2023)年11月,但直到近日大量民間組織發出共同簽署的反對信後,才引起了輿論關注。3月25日,75個野生動物保育和動物福利組織呼籲美國內政部長哈蘭德(Deb Haaland)廢除這項「魯莽」的計畫,信中寫道:「保護斑點鴞及其棲地的非致命管理行動,應該作為優先行動。」

但保育當局表示,如果不採取行動撲殺橫斑林鴞族群,北方斑點鴞(Northern spotted owl)將面臨滅絕。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指出,橫斑林鴞正在排擠其攻擊性較小的親戚北方斑點鴞,為了確保這種受威脅物種的生存,該部門提議在30年內大規模清除加州、華盛頓州和奧勒岡州超過47萬隻橫斑林鴞。

他們表示,研議中的行動,還將有助於防止加州斑點鴞(California spotted owl)數量減少,加州斑點鴞是另一種面臨橫斑林鴞競爭的物種。

動物權利倡導者則認為,該提案無法順利維持。「人道經濟中心」(Center for a Human Economy)的及其遊說機構「動物安好行動」(Animal Wellness Action)主席帕賽爾(Wayne Pacelle)是反對信的共同作者之一,他認為這個計畫無法好好運行,因為政府計畫是否能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成功執行,值得懷疑。

帕賽爾說:「如果你不連續30年每年都盡職盡責地去做,就沒有成功的機會。」他認為,撲殺管理計畫通常會在島嶼等封閉生態系取得成功,而覆蓋地區如此廣泛的管理計畫,不會那麼有效。

不過,也有許多保育專家支持提案,已退休的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保育生物學中心榮譽研究員巴羅斯(Cameron Barrows)表示,如果沒有橫斑林鴞管理策略,斑點鴞將會消失。他說:「如果不採取措施減緩橫斑林鴞的入侵,你就會失去斑點鴞,剩下的選擇不多了。」對巴羅斯來說,反對該提案實際上意味著「比起斑點鴞,我們更想要橫斑林鴞」。

保育專家表示,這是一個困難但必要的計畫,將有助於解決人類造成的問題。1990年,環保人士努力保護北方斑點鴞的棲地免不受伐木業侵害,之後北方斑點鴞被《瀕危物種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列為受威脅物種,這意味著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有法律義務保護北方斑點鴞;但大約在同一時期,原產於美國東部的橫斑林鴞在向西移動時,逐漸入侵斑點鴞的領地,成為另一種威脅。

原產於美國東岸的橫斑林鴞雖非外來種,但是在美國西岸是入侵物種。   取自IFLScience

支持提案的保育組織「西雅圖鳥連」(Birds Connect Seattle)執行長卡塔尼亞(Claire Catania)表示,人類造成的棲地破壞促使橫斑林鴞在全美國擴張。根據康乃爾大學鳥類學實驗室(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的說法,橫斑林鴞的西遷,取代了牠們「體型較小、攻擊性較小的親戚」斑點鴞的位置。

巴羅斯說,由於森林砍伐,斑點鴞的棲地——古老的森林——已經變得非常斑塊化(patchy),讓適應性更強的橫斑林鴞得以進入。他表示:「這是人類造成的問題,這不是自然現象。」

十年前,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的提案也曾進行一項為期4年的試驗,在西北部殺死了3,600隻橫斑林鴞,巴羅斯表示,這項策略減緩了橫斑林鴞的入侵,但沒能阻止它繼續發生。

而在如今這項提案中,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除了在概述了預計射殺的動物數量外,也探討了為什麼一些替代計畫不可行;根據選定的計畫,每年指定區域內約90%的橫斑林鴞族群將被清除。目前這項提案仍處於草案階段,儘管公眾意見徵詢早已在1月結束,但在完整的提案發布前,在美國西岸,三種貓頭鷹的命運還不得而知,最終提案預計將在今年春天或夏天提出。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