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士蘭鸚鵡喙羽症大流行 專家憂影響澳洲瀕危物種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遊客在昆士蘭州漢密爾頓島(Hamilton Island)發現一隻生病的鸚鵡,和健康鳥類相比,牠身上的羽毛幾乎都脫落。圖片來源/TikTok、Facebook

漢密爾頓島(Hamilton Island)是澳洲昆士蘭州著名的度假勝地,近日一段由遊客拍下的短影,卻引起野生動物專家的關注。原來,影片中的鳳頭鸚鵡羽毛脫落、走路顛簸,疑似換上無法痊癒的鸚鵡喙羽症(PBFD),由於該種疾病十分容易傳播,科學家擔憂這種疾病傳染給當地的瀕危物種——赤鷹。

綜合外媒報導,拍攝影片的Annaliese 女士指出:「我在度假時注意到這可憐的傢伙,牠可能因為長得不一樣而被同類排擠,全身都沒有羽毛。我希望牠只是換羽期遭遇到困難。」

不過,這段影片卻吸引野生動物專家的關注。澳洲野生動物救援組織「Wires」便轉發該影片說明情況:「不幸的是,這隻鸚鵡應該是罹患鸚鵡喙羽症。近期澳洲的鸚鵡喙羽症疫情又開始大流行,傳播的速度十分快速。」


鸚鵡喙羽症是一種具有高傳染性的疾病,病毒傳播途徑包含接觸病鳥血液、糞便和羽屑等,也可以間接通過被污染的物件,像是餵食器具、毛巾或築巢材料。遭感染的鳥類會羽毛脫落、爪子異常、喙變得「脆而易碎」,病毒也會攻擊鳥類的免疫細胞,最終導致鳥類無法飛行、覓食而死亡。

對此,漢密爾頓島管理局表示:「島上的工作人員與我們的客人一樣,十分關心鸚鵡的健康與幸福。每年確實都會發生鸚鵡喙羽症的疫情,根據過往經驗,移除生病的鳥類並非治本方案,因為鳥類有遷徙的習性,我們正積極地捕捉生病鳥類,並加強宣導遊客禁止餵食。」

事實上,鳥類很難因為公眾餵食而直接感染鸚鵡喙羽症,不過人類餵食可能會使鳥類抵抗力下降,進而更容易感染。漢密爾頓島管理局表示:「我們會盡一切努力,保護我們的鳥類朋友免受傷害。」

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Wires指出,在第一線的救援現場,救援人員經常面臨天人交戰,他們解釋:「我們看到不少受威脅、瀕臨滅絕的鳥類物種。而我們最不想做的,就是撲殺這些受感染的鳥類,但已經生病的牠們不能再回到野外,否則疫情將會持續擴大。」

昆士蘭大學研究發現,赤鷹也會被鸚鵡喙羽症病毒感染。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常見被感染的物種包含鳳頭鸚鵡、非洲灰鸚鵡、愛情鳥、吸蜜鸚鵡、折衷鸚鵡和虎皮鸚鵡等,不幸的是,近期科學家又發現另一個會被感染的物種──赤鷹。去年一隻死去的赤鷹被發現,隨後昆士蘭大學展開研究,進一步收集和分析28隻赤鷹樣本,結果發現有超過25%的赤鷹都感染鸚鵡喙羽症,幼年個體又更容易被感染。研究作者、環境學家克里斯托佛(Christopher MacColl)感慨地說:「鸚鵡喙羽症的出現,讓原本就危險的赤鷹族群狀況又雪上加霜。」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