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污染談判破裂 動物與環境面臨嚴峻挑戰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海鳥尤其容易受到塑膠微粒影響,牠們常把塑膠當作食物。圖片來源/A_Different_Perspective via Pixabay (Public domain)


在全球塑膠污染危機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s Treaty)》第五輪談判(INC-5)11月25日至12月2日在韓國釜山舉行。然而,歷經多年的談判和一週激烈討論,各國代表仍未能就公約文本達成共識。環境團體警告,塑膠污染對野生動物及整個生態系統威脅甚鉅,塑膠微粒更成為動物健康的「隱形殺手」,改變刻不容緩。

全球塑膠公約閉幕式。圖片來源/UNEP/Duncan Moore(CC BY-NC-SA 2.0)

《全球塑膠公約》於2022年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 5.2)正式啟動討論,計劃舉行五輪會議進行談判,而釜山此次會議原本被視為最終場。然而,會議於當地時間12月2日凌晨3時劃下句點,仍未能達成最終協議。


最大的爭議圍繞在是否應管制塑膠生產。巴拿馬和太平洋小島嶼開發中國家(PSIDS)提案限制塑膠生產,獲得歐盟、38個非洲國家等102國的支持。俄羅斯、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等則反對減產,希望以廢棄物管理解決塑膠污染。多數國家認為,若公約沒有強制力,「不如不要」。迦納談判代表阿杜庫米(Sam Adu-Kumi)指出,條約沒有強制力,裡面有很多自願性的條款,光靠這些措施無法終結塑膠污染,全球需要是一個「有約束性的公約」。

綠色和平代表團長暨全球減塑專案負責人格雷.福布斯(Graham Forbes)指出:「雖然公約未能如表定期程談妥,但在本周的談判過程中,已有超過100個國家、代表全球數十億人口,都表態拒絕了毫無實質內容的公約文本,並向全世界承諾推動一份具有野心的條約」。他也提醒,塑膠微粒對動物的威脅甚鉅,「改變刻不容緩」。

塑膠污染被視為當今最嚴重的環境挑戰。塑膠廢棄物不僅直接威脅動物的生存,更從生理、行為及基因層面影響生態系統。2024年發表於《One Earth》的研究顯示,塑膠污染正在擴大氣候危機、加速生物多樣性喪失,甚至改變地球系統的基本運行模式。

科學家已發現,塑膠微粒存在於從極地到熱帶的每一片土壤、每一滴雨水中。它們不僅對動物造成即時傷害,還進一步影響了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例如,一項研究顯示,北大西洋的魚類和鳥類體內的塑膠微粒數量高達數百億,這些毒性物質正在逐步累積,對生態平衡構成威脅。

延伸閱讀:75%魚含塑膠微粒 海鳥、海洋物種瀕臨滅絕紐西蘭官方報告敲警鐘
塑膠微粒對環境傷害大 英國研究:67%鯊魚體內含塑膠微粒

根據估算,地球上的微塑膠顆粒數量已超過7500兆,遠超銀河系中的恆星數量。微塑膠進入環境後會吸附各種有毒化學物質,並被動植物吸收,對生物的生理和繁殖能力造成深遠影響:

研究人員在海鳥屍體中發現大量塑膠碎片。圖片來源/Silke Stuckenbrock
  1. 對野生動物的健康威脅
    科學家已發現,塑膠微粒可以穿透動物細胞,進入內臟,甚至跨越血腦屏障。一項針對斑馬魚的研究還顯示,懷孕魚體內的微塑膠能穿過胎盤進入胚胎,導致幼魚的生長速度顯著下降。此外,海鳥如信天翁因攝入大量塑膠碎片患上「塑膠病」,這是一種新型疾病,特徵是由於攝取塑膠而在胃部形成厚厚的疤痕,抑制消化,最終無法正常消化食物。
  2. 跨物種的影響
    在佛羅里達的海豚健康研究中,科學家發現牠們的呼吸道中含有來自合成衣物的微塑膠纖維,與人類肺部檢測出的微塑膠一致。這些纖維可能引發肺部疾病,甚至影響整個器官系統。同樣,老鼠的實驗顯示,微塑膠可導致大腦炎症和類似癡呆的症狀,對需要敏銳感官的野生動物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3. 塑膠毒素的擴散
    一些微塑膠在環境中會釋放增塑劑等化學物質,例如鄰苯二甲酸鹽(phthalates),它們已被證實會干擾內分泌系統,影響激素水平,進而損害繁殖能力和免疫功能。這些效應在佛羅里達海豚的研究中得到了驗證。
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基金會的獸醫 Forrest Gomez 博士在路易斯安那州進行海豚健康評估時,收集野生瓶鼻海豚呼出的氣息。圖片來源/Todd Speakman

塑膠污染對棲息地的影響同樣令人擔憂。例如,在珊瑚礁附近的塑膠廢棄物會阻礙珊瑚光合作用,導致其白化甚至死亡。聯合國報告指出,這些破壞性影響可能進一步加速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衰退。此外,塑膠微粒還影響了基礎生態,一些研究顯示,浮游植物表面附著的塑膠會抑制光合作用,削弱碳吸收能力,從而加劇氣候變化的影響。

針對塑膠污染的全球對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已宣佈將於2025年召開延續會議(INC 5.2)。然而,專家警告,無具體進展的談判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問題。福布斯指出:「塑膠污染的受害者遍布全球,但解決方案卻被石化產業和部分國家的利益綁架。我們需要的是真正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公約,而不是不斷拖延。」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