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鼠患日益劇烈 氣溫上升導致數量可4倍成長

近期一篇研究發現,全球暖化使得氣溫上升,連帶使得老鼠數量快速增加。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根據近期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研究,隨著全球暖化、平均氣溫上升,城市鼠患問題正在惡化。華盛頓特區、舊金山、多倫多、紐約與阿姆斯特丹等地區的鼠類數量大幅增加,部分城市甚至達到近四倍的成長。研究顯示,氣候變遷導致溫暖的冬季,使老鼠繁殖季延長,從而加速其數量增長。

綜合外媒報導,該研究針對全球16座城市進行分析,其中11座城市的鼠類數量顯示「顯著增長」,包括美國的芝加哥、波士頓、堪薩斯城與辛辛那提等地。此外,受氣溫上升影響最劇烈的城市,如華盛頓特區,過去十年間鼠類數量增幅達390%,舊金山則為300%。

研究主導者、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大學(University of Richmond)的喬納森·理查森(Jonathan Richardson)指出,都市化與高密度人口環境提供了老鼠豐富的食物來源,結合氣候變遷帶來的溫暖氣候,使鼠群更容易存活與繁殖。研究還顯示,在冬季變暖的情況下,老鼠能夠延長其覓食時間,甚至能夠每年多繁殖一至兩次,進一步加劇鼠害問題。

除了北美城市,研究也涵蓋阿姆斯特丹、東京等國際都市。結果顯示,東京、路易維爾(美國第16大城市)與紐奧良的鼠類數量有所下降,這與當地的環境治理與公眾意識提升有關。例如,在紐奧良,市政府積極推動公共衛生教育,鼓勵居民減少食物浪費,而東京則因社會文化因素,使居民更傾向於即時檢舉鼠害,從而迅速採取應對措施。

冬季過去曾被視為「大自然的害蟲控制手段」,但現在,氣候變遷正削弱這種自然而然的調節機制。由於鼠類在寒冷天氣下通常難以生存,低溫能夠有效抑制其繁殖。然而,當冬季氣溫上升,老鼠的活動時間變長,死亡率下降,這直接促成鼠群數量增加。

鼠類問題不僅影響城市基礎設施,還可能對公共衛生造成威脅。研究指出,老鼠可攜帶超過60種人畜共通疾病,例如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漢他病毒(Hantavirus)和鼠疫(Plague)。此外,鼠害也與城市生態系統的變化有關,可能影響其他動植物物種的生存。

研究人員建議,各地政府應優先採取預防性措施,而非單純依賴毒餌與誘捕。具體策略包括:

  • 改善垃圾管理,確保垃圾存放於封閉容器內,而非直接放置於街道上。
  • 增加對鼠害的監測,收集更多數據以制定有效政策。
  • 加強城市規劃,減少適合鼠類築巢的空間。
  • 提高公眾衛生意識,促進社區參與防治鼠害。

該研究強調,若不採取行動,未來鼠害問題將隨著全球暖化與都市化的發展進一步加劇。城市必須投入更多資源來應對這一挑戰,否則將面臨基礎設施損毀、公共衛生風險增加,以及市民生活品質下降等問題。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