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也有創意老饕?鳳頭鸚鵡竟會「沾醬」提升食物風味

鳳頭鸚鵡會主動叼著馬鈴薯,移動至藍莓優格的盤子,進行沾取。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記者吳昱賢/綜合報導

奧地利最新研究發現,印尼特有種的高菲氏鳳頭鸚鵡(Cacatua goffiniana)竟然會「調味」自己的食物,將麵食或馬鈴薯浸泡在藍莓風味的豆乳優格(豆漿優格)中,藉此提升食物風味。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行為是動物主動混合不同味道以改善口感的罕見例子,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研究團隊由奧地利維也納獸醫大學(University of Veterinary Medicine Vienna)的研究員傑倫·澤瓦德(Jeroen Zewald)與愛麗絲·奧爾斯佩格(Alice Auersperg)主導,他們最初觀察到兩隻圈養的鳳頭鸚鵡在早餐時,將馬鈴薯浸入藍莓豆乳優格中。為進一步了解這一行為,他們隨後對18隻鳳頭鸚鵡進行14場測試,每場測試30分鐘,並提供不同的食物和醬料組合。

測試中,研究人員提供了麵食、馬鈴薯、紅蘿蔔與花椰菜,搭配三種選項:藍莓豆奶優格、原味豆奶優格與清水。結果顯示,有9隻鸚鵡將麵食或馬鈴薯浸入優格,並明顯偏好藍莓口味。研究報告指出,這並非單純的「軟化食物」行為,因為食物本身已經煮熟且柔軟,且牠們並未將食物放入清水中,推測此舉是為了增添風味。

研究第一作者澤瓦德表示,過去僅有少數動物被觀察到有類似的調味行為。例如,1960年代曾有研究記錄日本猴(Japanese macaques)會將番薯浸入海水以增加鹹味,但這種行為在靈長類以外的動物中極為罕見。此次發現不僅揭示了鳳頭鸚鵡的認知靈活性,更提供了動物如何創新進食方式的有力證據。

研究人員發現,鸚鵡對「藍莓優格拌麵食」情有獨鍾。澤瓦德透露:「我們發現牠們會用力將麵條拖曳、滾動,並反覆浸泡,似乎想增加優格的覆蓋率。」他甚至在研究完成後親自品嚐:「我試過藍莓優格拌麵,老實說,我不懂這群鳥為何這麼喜歡。」

研究團隊指出,這種「調味」行為可能代表鳳頭鸚鵡的高度適應能力。奧爾斯佩格博士解釋:「野外的鳳頭鸚鵡主要以堅果和種子為食,這項研究顯示牠們能在人工環境中發展出創新進食策略,展現了出色的學習能力和味覺偏好。」

專家指出,這種行為具有社交傳播的潛力,即一隻鳥可能觀察到同伴後模仿類似行為。未來研究將探索這些鳥類是否也能辨識其他風味,或在自然環境中展現類似技巧。

這種「味覺創新」行為不僅引起鳥類學界關注,也讓人聯想到其他動物的飲食習慣。日本猴會將番薯浸泡在海水中增加鹹味,海獺有時也會將食物洗滌以去除雜質。然而,像鳳頭鸚鵡這樣明確表現出「風味偏好」的行為,仍是動物行為研究領域中的新發現。

奧地利維也納獸醫大學的研究團隊計畫,未來進一步分析鳳頭鸚鵡的味覺感受器,探討牠們是否能區辨更多元的味道或更為複雜的食物組合。澤瓦德笑著說:「或許下一次,我們會發現牠們開始嘗試藍莓優格拌堅果。」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