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特勒斯(Terrace)一名蜂農克莉絲汀・麥當勞(Christine McDonald)日前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數千隻「蜜蜂小偷」(robber bees)突然闖入她的蜂蜜店,企圖奪走辛苦儲存的蜂蜜。她冷靜應變,運用遮掩氣味與燈光誘引的方法,才成功化解這場突如其來的「蜂劫」。
事件發生在8月底。麥當勞走進「激流河蜂蜜店」(Rushing River Apiaries)的店舖時,發現整個室內被成群結隊的蜜蜂塞滿。「那是我最恐慌的時刻……到處都是蜜蜂,我不知道牠們從哪裡來,但我得保護所有蜂蜜。」她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CBC News)訪問時憶述。
所謂「蜜蜂小偷」,是指在食物短缺時,會集體侵入其他蜂巢或儲藏處的蜜蜂。這種情況多見於夏末和初秋,當春花已謝、秋花未開時,出現「花蜜缺口」(nectar gap),加上高溫持續,使得蜂群更顯飢渴。偵查蜂一旦找到甜味來源,就會透過「搖擺舞」向同伴傳遞位置,吸引大批蜂群蜂擁而至。

過去,她只在戶外蜂箱見過類似情況,這次卻是店舖成了攻擊目標。為了守住蜂蜜,她迅速將蜂具與產品用帆布和蓋子遮住,減少甜味外泄。接著,她靈機一動,打開浴室的燈光,利用蜜蜂的趨光性,將牠們引入單一空間。
「浴室變成了臨時的囚室。」她形容。當大部分的「蜜蜂小偷」被光線吸引進去後,她才得以逐步將牠們收集並釋放到戶外,避免更大損失。最後,她在檢查時發現入侵的破口來自老舊倉門的縫隙,隨即用膠帶封堵。
整場危機持續了四到五天,蜂群才逐漸放棄,停止嘗試返回。「牠們大概知道這裡已經沒有食物,進不來了。」她說。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研究員、蜂類科學家艾莉森・麥卡菲(Alison McAfee)解釋,「蜜蜂小偷」在夏末和初秋相當普遍。當花蜜資源減少,蜂群數量卻逼近高峰,一些蜂群便會侵入較弱的蜂巢掠奪食物。她將這種行為比喻為「像熊為過冬拚命增胖一樣,帶著絕望的生存本能」。
她同時指出,胡蜂在秋季也會成為威脅。由於幼蟲減少,牠們無法再從幼蟲分泌物中獲取糖分,成蟲只好到外界尋找甜味來源。蜂巢內的蜂蜜,自然成了首選目標。
然而,麥卡菲提醒,人們常指責胡蜂,但事實上蜜蜂之間的「內鬥」同樣致命。若蜂群本身過於虛弱,根本無力抵抗來襲的「蜜蜂小偷」,不僅儲糧被洗劫一空,連蜂后和防衛蜂都可能被消滅。
蜜蜂是全球重要的授粉者,約四分之一的糧食仰賴牠們授粉。但氣候變遷導致的高溫與乾旱,讓「蜜蜂小偷」行為愈加頻繁,增加蜂農的挑戰。麥當勞表示,這次驚險經驗讓她更加重視防護與管理,並提醒其他養蜂人:「最好讓蜂群吃得飽,這樣牠們才不會跑去偷,自己也不容易被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