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鳥」票選揭曉紐西蘭唯一猛禽 卡雷阿雷亞隼二度奪冠

獲得2025紐西蘭年度鳥殊榮的卡雷阿雷亞隼。圖片來源/Bird of the Year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動物友善網曾多次報導紐西蘭的年度盛事「年度鳥」(Bird of the Year)票選,精彩的投票與拉票過程宛如政治選舉,還有不少政治人物「選邊站」。日前2025年的選舉結果正式出爐,由紐西蘭唯一的猛禽──卡雷阿雷亞隼(kārearea,學名:Falco novaeseelandiae)擊敗其他鳥類,奪下 2025 年冠軍,再次成為矚目焦點。這也是牠繼 2012 年後二度稱王,展現牠在紐西蘭民眾心中的象徵地位。

這場由鳥類保護組織「森林與鳥」(Forest and Bird)主辦的票選活動,已舉辦超過二十年,宗旨在提升大眾對本土鳥類的保育意識。每年多達七十餘種候選鳥角逐,從社群媒體的創意宣傳到政治人物的「公開挺鳥」,投票氣氛往往如同一場全民選舉。今年投票吸引超過7.5萬張有效選票,遍及全球120多個國家,讓紐西蘭鳥類的故事再次傳遍國際。

卡雷阿雷亞隼體型不大,全身呈茶褐色,同時祂也是紐西蘭最快的鳥,能夠以每小時200公里的速度飛行來追逐獵物,黑色大眼與強勁利爪是牠的特徵。牠們善於盤旋在高處,伺機俯衝捕捉其他鳥類、蜥蜴或小型哺乳類,甚至能挑戰比自身更大的獵物。卡雷阿雷亞隼被視為森林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物種,維持著獵物族群平衡。

「卡雷阿雷亞隼真是令人驚豔的鳥類。」卡雷阿雷亞隼信託基金會(Kārearea Falcon Trust)主席艾瑪・布萊克本(Emma Blackburn)表示,「牠是紐西蘭唯一存續的本土猛禽,在生態系統中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角色。」

根據紐西蘭保育局(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估計,全國僅存約五千至八千隻卡雷阿雷亞隼。牠們通常棲息於森林中,並偏好在岩石下或倒樹旁的地面築巢。然而,地面築巢讓牠們無力對抗外來哺乳類掠食者,例如貓、刺蝟與白鼬,牠們常因鳥蛋遭掠食而繁殖失敗。

除掠食壓力外,棲地流失亦是隼群數量下降的原因之一。伐木活動與草原開墾為牧場,均導致適合繁殖的環境縮減。布萊克本補充指出,隼群有時也會誤撞電線、建築物或葡萄園防鳥網,進一步增加死亡風險。

回顧過往,「年度鳥」票選屢屢引發話題。2021年,一種蝙蝠意外奪冠;2019年則出現「俄羅斯網軍干預」的指控;2018年甚至傳出澳洲人試圖灌票支持鸕鶿(shag)。2023年,美籍脫口秀主持人約翰・奧利佛(John Oliver)發起全球拉票,最終助普特克特克(pūteketeke,一種以獨特求偶行為聞名的鳥類)勝出。今年雖無「惡搞插曲」,但仍有很高的聲量。

最終結果顯示,僅存於查塔姆群島、羽毛漆黑的小型知更鳥卡魯雷(karure,black robin)獲得第三名,而世界唯一的高山鸚鵡奇異鷹(kea,Nestor notabilis)則名列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名候選鳥中,有八成已被列為受威脅物種,突顯紐西蘭鳥類的危急處境。

森林與鳥類首席執行長尼可拉・托基(Nicola Toki)指出:「在網路迷因與趣味炒作背後,實際上傳達的是嚴肅訊息。今年前十名的鳥種中,有八成都處於危險之中。」她強調,氣候變遷、棲地喪失與外來捕食者正持續推動許多物種邁向滅絕。

托基說:「人們會愛上這些鳥類,而一旦了解牠們的故事,就會願意投入倡議,甚至付諸行動。」



延伸閱讀:史上最冷門!石異鷯獲選紐西蘭2022年度鳥
鼓勵群眾關注其他鳥類 紐西蘭年度選拔賽將鴞鸚鵡除名
2019紐西蘭年度鳥“黃眼企鵝” 族群小於得票數
世上最重、不會飛的鸚鵡 再次榮膺紐西蘭年度鳥!
紐西蘭2021年“年度鳥”不是鳥!長尾蝙蝠奪冠引熱議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