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新聞攝影獎 鏡頭下的野生動物生存戰

記者 李娉婷/報導

一張好的新聞照片,往往能夠觸動心靈,讓人們透過攝影師的鏡頭,看見影像背後的故事,甚至帶動對議題的關注。新聞攝影界的國際盛事「世界新聞攝影獎」(World Press Photo)2020年比賽結果16日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揭曉,在自然(Nature)類別中,獲獎照片或令人傷心、或令人憂慮,極具張力的畫面,無聲訴說著人類對動物生存帶來的危機。

自然類單幅首獎:最後的道別(Final Farewell

攝影師:Alain Schroeder

2019年3月10日,在印尼蘇門答臘島蘇鐵素(Subulussalam)附近的城鎮,僅僅一個月大的紅毛猩猩寶寶躺在救援隊的手術布上,失去了氣息。牠和受傷的媽媽一起在棕櫚園中被發現後不久便去世。

紅毛猩猩只生活在世界上的兩座島嶼,分別是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島,隨著棕櫚園、伐木場和採礦業的擴散,牠們被迫離開了天然雨林棲地,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資料,蘇門答臘猩猩只剩下約14,000隻。由於雌性紅毛猩猩會撫養孩子8到9年,才會再孕育另一個後代,因此紅毛猩猩族群很容易有下降的風險。這隻小紅毛猩猩的媽媽被救援人員取名為「Hope」(希望),牠因為在果園裡吃水果,被村民開槍射擊,在這場意外中,Hope完全失明、鎖骨斷裂,有74枚氣槍傷。

印尼紅毛猩猩媽媽身中74彈 寶寶營養不良死亡
紅毛猩猩媽媽身中74彈 犯案青少年僅輕罰令人憂心


自然類單幅亞軍:接近美墨邊界圍欄的走鵑(Roadrunner Approaching the Border Wall

攝影師:Alejandro Prieto

2019年4月28日,一隻大走鵑(Greater Roadrunner)靠近美國亞利桑那州納科市(Naco)的邊界圍欄。

由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倡導、沿著美國與墨西哥邊界設立的圍欄,貫穿了北美生物最豐富、最多樣化的地區之一,破壞了動物的廊道、棲地以及獲得水和食物的管道,3,100公里長的美墨邊界有超過1,000公里被此類路障封閉,而川普提議到2021年初再延伸800公里。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警告,這種不可滲透的屏障、相關的人類活動,以及整夜映照的明亮燈光,可能會對23種瀕臨滅絕和處於危險中的物種產生負面影響。


自然類單幅季軍:多尼亞納之王(The King of Doñana

攝影師:Antonio Pizarro Rodriguez

2019年01月03日,在西班牙阿斯納爾卡薩爾(Aznalcázar)附近,兩隻伊比利亞猞猁在聽到獵人的槍聲後嚇了一跳。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資料,在西班牙和葡萄牙部分地區被發現的伊比利亞猞猁是世界上最瀕危的貓科動物,由於森林棲地的破碎化、接著而來的遺傳隔離、為取其皮毛的盜獵,以及食物基礎的減少,該物種已瀕臨滅絕。兔子是伊比利亞猞猁的主食,但出血性疾病已幾乎消滅了該地區的兔子。伊比利亞猞猁在1960年代初估計約有5,000隻,如今只剩下數百隻,但是WWF的最新調查表明,隨著保育工作的努力,這個數字正在緩慢上升。


自然類故事首獎:拯救紅毛猩猩(Saving Orangutans

攝影師:Alain Schroeder

印尼的紅毛猩猩正受到雨林不斷枯竭的嚴重威脅,蘇門答臘猩猩曾經分佈在整個蘇門答臘島,現在只限於北部,瀕臨滅絕。牠們幾乎完全是樹棲動物:雌性紅毛猩猩實際上從不會在地面上旅行,成年雄性則很少這樣做。隨著伐木、採礦和棕櫚樹的增加,紅毛猩猩被迫離開了自然棲地,擠進了森林的小區域中,與人類的衝突更加頻繁。蘇門答臘猩猩保護計劃(SOCP)等組織照顧走失、受傷和被非法圈養的紅毛猩猩,希望將牠們重新引入野外;人類照顧者承擔著雌性紅毛猩猩所扮演的母親角色,好讓7、8歲左右的年幼個體能重新回到自然棲地,到了這個年紀,牠們在野外自然地會離開母親。

拯救紅毛猩猩(Saving Orangutans)全系列照片


自然類故事亞軍:危機中的穿山甲(Pangolins in Crisis)

攝影師:Brent Stirton

穿山甲是有鱗片的哺乳動物,雖然有時會被誤認為是爬行動物,但與食蟻獸或犰狳相比,牠們與狗和熊的親緣關係更為接近。穿山甲遍及亞洲和非洲部分地區,體型從家貓大小到長一公尺多不等,牠們是獨居動物,彼此見面通常只為交配,以產下1到3個後代,養育後代時間約為2年。穿山甲鱗片在亞洲某些地區因傳統醫學而備受推崇,牠們的肉也被認為是美味佳餚,野生動物貿易監測組織TRAFFIC在2017年的報告指出,穿山甲是目前世界上非法交易最大量的動物,在過去10年中估計至少有100萬隻遭到盜獵,而所有8種穿山甲都受到國家和國際法律的保護。

危機中的穿山甲(Pangolins in Crisis)全系列照片


自然類故事季軍:貂熊,北極鏟雪機(Wolverine, Arctic Snow Machine

攝影師:Peter Mather

貂熊(又稱狼獾)是一種行跡難覓的獨居動物,牠們生活在歐洲、亞洲和北美高緯度的寒帶苔原和雪林中,每天可以走25公里以尋找食物。這種頑強的捕食者通常獵捕較小的動物,例如兔子和囓齒動物,但如果像馴鹿等大型獵物剛好受了傷,牠們也會嘗試捕食,此外,貂熊也會把握機會,食用大型動物的屍體,並且會挖洞吃掉冬眠的動物。

貂熊像雪鞋一樣的大爪子和疏水性的毛皮,讓牠們很好地適應了雪地生活:阿拉斯加北部的因紐皮雅特人(Iñupiat)特別喜歡用貂熊的毛皮來做大衣的內襯,但因為環保主義者的勸阻,這種做法正在減少。儘管皮草貿易正在減少,但貂熊目前面臨的挑戰還包括了由於氣候變遷可能導致的春季積雪減少,牠們龐大的領地需求和較低的繁殖率,也讓這個問題的影響加劇。

貂熊,北極鏟雪機(Wolverine, Arctic Snow Machine)全系列照片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