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大義宮又有3海龜死亡 25年共死14隻 動團要求沒入剩餘海龜

記者 李娉婷/報導

位於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的廟宇「大義宮」是當地的信仰中心,除了祭祀神明外,還有個全台獨有的設施:養有海龜的地下室「海底龍宮」!儘管大義宮的海龜被作為觀光特色,但登上媒體版面時卻往往不是好消息,因為這裡的海龜死亡率相當高,20多年來已經死了10幾隻海龜,近日又有2隻綠蠵龜、1隻玳瑁在兩週內接連死亡,讓大義宮再次成為爭議中心。

大義宮的一隻玳瑁在7月6日死亡,由中華鯨豚協會解剖釐清死因。   取自澎湖縣政府農漁局

在台灣,所有海龜皆屬於保育類動物,連觸摸都是違法行為,但大義宮的所有海龜皆飼養於1989年《野生動物保育法》立法前,由於法律不溯既往,因此大義宮為全台唯一合法飼養保育類海龜的單位,但廟方的飼養方式,多年來一直為動保團體所詬病,根據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過往的調查,早年大義宮將飼養海龜的水池營造成「許願池」,誘導民眾朝池中投擲硬,導致水池中重金屬汙染問題嚴重,海龜血液中的重金屬含量高於漁業混獲的野生個體。

此外,廟方將海龜飼養在地下室,也讓海龜因為缺乏日照無法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3,影響龜殼生長所需要的鈣質吸收,大幅縮短海龜壽命,動保團體另指出,廟方將獨居型海龜不當集體飼養的做法,更造成了海龜的搶食與打鬥。

大義宮曾將飼養海龜的水池打造成「許願池」,誘導民眾朝池中投擲硬幣。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海龜是獨棲型動物。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大義宮將海龜密集飼養,不僅違反其自然習性,也造成海龜搶食、打鬥等「緊迫症候」(stress syndrome)行為。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2018年時,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曾召開記者會為當時還活著的8隻大義宮海龜(玳瑁2隻、綠蠵龜5隻、赤蠵龜1隻)請命,而根據海洋保育署當時回應的數據,大義宮在1997年向澎湖縣政府辦理19隻海龜的飼養登記,包括玳瑁3隻、綠蠵龜15隻、赤蠵龜1隻,至2018年已有11隻因病死亡。如今四年過去,大義宮近兩週內又接連傳出海龜死亡消息!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6月27日,有遊客參觀大義宮時發現2隻綠蠵龜四隻下垂、一動也不動,疑似已經死亡,遊客將拍到的影片提供給媒體,輾轉聯繫到大義宮,廟方最開始還回應表示海龜是在沈睡,直到當地獸醫要求進一步確認,才發現2隻綠蠵龜已死亡。對此,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抨擊廟方的疏忽與對海龜的行為不專業、錯誤判斷,延誤了搶救時間。

到了7月4日,一隻玳瑁出現無力、不動、無法沉下水中等狀況,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生態保育科表示,廟方在早上發現異狀後進行通報,當日下午獸醫就前往治療,根據海龜狀況先給予解毒針、營養劑,沒想到過了兩天海龜還是死亡。保育科說明,目前他們已經對飼養的池水進行採樣,委託成功大學永續環境所檢測,3隻死亡海龜則由中華鯨豚協會解剖,目前皆已解剖完畢,正在進行病理組織切片。

玳瑁解剖後被發現腹內有967顆卵黃。此外,牠的肺部還有不明黑色塊狀物、氣管切開時有水、泡沫流出切口、氣管內壁發現白色斑點、臟器切開時流出的膽汁顏色有異,並發現腹甲有2條異常刮痕。   取自澎湖縣政府農漁局

為了避免大義宮的海龜再發生狀況,最後的一隻玳瑁和一隻綠蠵龜則是在7日被移到農委會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調養照護(另外3隻海龜已在4月送至中心建檢),目前2隻海龜狀況良好,海洋研究中心也正在協助廟方改善飼養環境。對於是否會對大義宮開罰或沒入剩餘海龜,保育科則表示還要等病理解剖出爐,視海龜的死因才能有下一步行動。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則認為,大義宮的海龜持續遭到不當飼養,但澎湖縣政府及自2018年起主管海洋保育政策及法令的海保署多年來卻對此不作為,是造成海龜不斷慘死的幫凶,而廟方毫無專業的飼養,早已違背當年救援海龜的「大義」精神。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說,他們在2017年和縣府及廟方溝通過後,廟方承諾做出「積極改善飼養環境,擴建飼養水池區,讓海龜可以離開地下室」、「於夏季時規劃海上箱網,讓海龜可以輪流進入擁有自然光照」、「於飼養池加裝爬蟲類飼養紫外線燈」、「制定海龜的營養照護計畫,每天記錄海龜食物種類、份量、營養補充品於管理日誌」四項改善。然而,無論是隔(2018)年動保團體召開記者會時,或直到今日,廟方都只完成了加裝了紫外線燈一項,其餘承諾皆跳票。

野外海龜的壽命可達100歲以上,但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被囚禁在大義宮的海龜平均壽命只有30歲,他們認為大義宮長年以不符合動物習性的方式圈養保育類海龜,且明知餵養的食物已導致海龜飲食不均衡,卻仍未積極改善,其不當飼養與疏忽營養需求、健康照護等,已違反《動物保護法》,同時,虐待保育類動物致死也已經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

對此,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要求海保署應即刻沒入倖存的所有海龜,交由專業單位進行醫療照護,別再讓海龜回到大義宮,主管機關也應依照《動物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育法》對大義宮開罰。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