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報導
禿鷹是生態系中的專職清道夫,牠們以屍體為食,很少會攻擊活物,許多人都知道,禿鷹的存在能夠清理景觀、抑制疾病的傳播,不過你知道嗎,在食腐過程中,禿鷹還有個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腐爛的動物屍體會釋放二氧化碳和甲烷,一項新研究發現,如果禿鷹率先發現屍體,可以防止大部分的溫室氣體排放。
美國《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報導,禿鷹的飲食習慣,讓牠們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死亡的前兆,但事實上,牠們是大自然的空中環衛部隊,憑藉著非凡的視力和廣闊的飛行範圍,禿鷹通常是第一批發現並吃掉屍體的食腐動物,這種清理方式為生態系和人類提供了一項重要服務:牠們讓營養物質循環,並控制病原體,否則這些病原體可能會從死去的動物傳播到活體動物身上。
此外,腐爛的動物屍體還會釋放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一項刊登於《生態系服務》(Ecosystem Services)期刊的新研究發現,如果禿鷹率先找到屍體,則可以防止大部分的溫室氣體排放。該研究計算出,每隻禿鷹每天能吃掉0.2到1公斤的動物屍體(數字取決於禿鷹的種類),如果沒有被吃掉,每公斤自然分解的屍體會排放約0.86公斤的二氧化碳當量(CO2 equivalent)。
.延伸閱讀:什麼是二氧化碳當量與全球溫暖化潛勢?人類製造出來的主要溫室氣體有哪些?|環境資訊中心
而這個估計的假設是,沒有被禿鷹吃掉的動物屍體會留在原地腐爛,但其實有許多動物屍體會被人類用來堆肥或掩埋,這些做法會釋放出比自然腐爛更多的溫室氣體,因此當禿鷹的進食取代它們時,事實上可以避免更多的碳排放。上述被避免的排放量聽起來可能不多,但把估計值乘上全球估計的1.34億到1.4億隻禿鷹,數字就變得令人印象深刻:禿鷹的飲食習慣,每年能阻止數千萬公噸溫室氣體的釋放。
但這種生態系服務並非均勻分佈於全球,研究主要作者、阿根廷國立科馬約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Comahue)的生物學家普拉扎(Pablo Plaza)表示,它主要發生在美洲。普拉扎和同事們發現,只分布在美洲的三種禿鷹──黑美洲鷲、紅頭美洲鷲和黃頭美洲鷲──就佔了全球與禿鷹相關減排的96%。總的來說,美洲的禿鷹每年阻止了約1,20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根據美國環保署的估計,這相當於每年減少260萬台汽車上路。
普拉扎說:「在世界上許多地區,例如非洲和亞洲,隨著禿鷹的數量減少,牠們產生的生態系服務也跟著消失。」舉例來說,白背兀鷲曾經是印度最常見的禿鷹之一,但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該物種已經被推向滅絕邊緣,從1992年到2007年,白背兀鷲的數量銳減了99.9%,從數百萬隻下降到只剩下幾千隻。光是在印度,禿鷹的損失就為大氣層帶來了每年至少290萬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在禿鷹族群崩潰之前,牠們本可以阻止這些排放量。
在氣候災難或其他災害發生時,禿鷹的生態服務價值可能更為重要,美國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博士後研究員巴魯齊(Carolina Baruzzi)並未參與這項研究,但她的工作同樣證實了這些觀點,巴魯齊記錄了禿鷹在野生動物大規模死亡事件(如疾病爆發)後的食腐行為,而結果表明,生態系中有沒有禿鷹差別非常大。
她說:「沒有禿鷹,屍體腐爛的速度會比較慢,這可能會導致一系列問題,包括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和疾病的增加。如果有禿鷹在附近,兩週後屍體通常會消失;但在沒有禿鷹的地方,時間會延長到一個半月或兩個多月──這真的很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