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貓熊團團”早逝”? 對岸有質疑聲 動物園擬將遺體製做標本 引發反彈

記者 吳昱賢/報導

臺北市明星動物團團日前因腦部病變,一日發作多次癲癇,園方在11月19日決定放手。圖片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

記者 吳昱賢/報導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明星大貓熊「團團」在今年8月被發現腦部病變,病情在10月16日惡化,雖然中國大貓熊保護研究中心於11月初緊急派2位專家來台,仍無法判斷確切病因。由於團團不斷癲癇發作,園方基於動物福利考量,在本月19日決定「放手」,讓團團在麻醉中永遠沉睡。團團離世後,牠的死因及身後事,持續引發兩岸民眾熱議。

中國大陸的2位大貓熊專家魏明、吳虹林曾於今年11月來台訪視,仍無法找到團團的確切病因,最終同意園方持續安寧治療。圖片來源/臺北市立動物園


2008年,中國大陸以「互贈」模式,贈與一對大貓熊「團團」、「圓圓」給台灣,台灣則回贈一對長鬃山羊與台灣梅花鹿。從2008年以來,團團和圓圓一直是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明星動物,深受民眾喜愛,2013年、2020年園方透過人工繁殖方式,讓大貓熊生下女兒「圓仔」和「圓寶」,許多遊客前往臺北市立動物園,為的就是目睹大貓熊一家的風采。

11月19日團團離世後,不少民眾擔憂大貓熊一家的情況,對此,臺北動物園表示,大貓熊是獨立個體,目前其他大貓熊的日常生活都沒有受到影響。而部分大陸網友指出,野生大貓熊的平均壽命約為20歲,在圈養環境生活的大貓熊平均壽命則為24歲,18歲的團團算是早逝,對此動物園說明,團團的年紀大約人類的50至60歲左右,老年貓熊容易患有疾病,發言人曹先紹說:「團團17日發作4次癲癇、18日發作3次,癲癇頻率變高,加上血壓、血檢等數據都不太樂觀,考量動物福祉後才決定放手。」



生活在圈養環境的大貓熊平均壽命為24歲,壽命能超過30歲的大貓熊至今更是不到30隻。圈養環境中最長壽的大貓熊是曾住在香港海洋公園的大貓熊「佳佳」,離世時38歲。而幾乎所有老年的大貓熊都易疾病纏身,高血壓、關節炎、白內障、青光眼、癲癇都是常有的症狀。2020年9月,圓圓的母親、當時31歲的大貓熊「雷雷」也因癲癇持續發作,最後引發呼吸衰竭死亡,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大貓熊專家張金國研究員指出:「老年大貓熊很容易出現癲癇症狀,一種是神經紊亂的功能性癲癇,另一種是大腦腫瘤、大腦細胞壞死導致的癲癇症狀。」

團團離世,如何辦理身後事也成為眾人關切的話題。原本動物園希望盡力保留團團在台灣的生活軌跡,製作標本將有關團團的回憶留下,讓沒見過團團的年輕一輩民眾也能認識牠,瞭解大貓熊的保育歷程。不過「製成標本」的作法引發不少民眾反彈,許多網友湧入動物園臉書,希望能讓團團「入土為安」。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APA)理事長李朝全也表示,製作動物標本在歐洲國家推動時,民眾較無疑義,反觀亞洲國家以佛道文化為主,民眾難免有「入土為安」想法,他建議,園方可以依照台灣習俗舉辦悼念法會。對此,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將會「參考民意再做討論決定」,但基於野生動物管理之立場,希望以科學經營為主軸,除非動物是感染病毒死亡才可能火化或掩埋,至於各界說法,園方都會予以尊重。

英國大貓熊「姬姬」的標本經過多次整理,目前仍保存良好。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實際查詢各地的做法,英國的大貓熊「姬姬」1972年死後,隔年就被送到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製成標本;日本東京上野動物2001年也將大貓熊「童童」送到東京國立科學博物館製成標本;2018年中國大貓熊保護研究中心也與成都生命奧秘館合作,將因十二指腸梗阻過世的大貓熊「新妮兒」製成生物塑膠標本。

中國目前以「出租」(租用)向全世界26個動物園出租大貓熊,產下的後代在4歲時須歸還給中國,死後的處置也須經過中國大貓熊保護研究中心同意。也曾有將大貓熊製成標本後再歸還中國的案例,2017年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的16歲大貓熊「龍徽」因腹部腫瘤去世,隔年動物園將牠製作成標本後送回中國。

雖然台灣當初以「互贈」模式獲得「團團」、「圓圓」兩隻大貓熊,不須將大貓熊遺體及其後代歸還,不過臺北市立動物園動物組組長王怡敏強調:「園方一直跟中國大陸方面保持密切溝通,陸方對團團的病況和動物園的處置都很清楚。」

目前臺北市立動物園也面臨一項新挑戰,因為圓仔、圓寶、圓圓皆是女性,繁育大貓熊後代的工作遇到阻礙。王怡敏指出,不論是接洽新的大貓熊個體,或是幫圓仔和圓寶配對,動物園一直持續跟陸方溝通。每年的大貓熊繁殖技術委員會年會將會以大貓熊族群管理為原則進行規劃,屆時園方會積極爭取。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