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歐盟規範 波蘭種鵝場活拔動物羽毛 問題農場非個案

記者 李娉婷/報導

在部分國家,羽絨產業仍存在著不人道的「活拔」做法,國際間許多動保團體都曾臥底拍攝,揭露鴨、鵝等禽類一生不斷被活體拔毛的慘況──但這樣的問題,竟也會出現在歐盟國家?本(11)月初,國際動團「四爪」(FOUR PAWS)公布了在波蘭農場拍攝的畫面,儘管歐盟已禁止從活禽身上拔毛,但調查的35間農場中,仍有幾乎一半採取這樣的殘酷做法!

被活拔羽毛的鵝。   © FOUR PAWS

11月2日,四爪公布了一段由匿名消息來源分享、拍攝於去年的影片,在秘密走訪了波蘭的35間農場後,調查人員發現,幾乎有一半的農場會從活鵝身上拔毛!影片記錄了活鵝在被拔毛時發出叫聲和用力拍翅的畫面,表明動物正在經歷疼痛,此外,還有些鵝有皮膚受傷、瘀傷和翅骨骨折、脫臼等狀況,其中一些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有的甚至已經死亡。

影片可能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看:

四爪表示,在採取活拔做法的農場,每6到8週,工作人員就會粗暴地直接拔下鵝的羽毛,且沒有任何緩解疼痛的措施,動物受傷甚至骨折的狀況也層出不窮。這樣的狀況發生在許多羽絨生產國,製成的產品隨後銷往全球各地,以澳洲為例,該國2020年就進口了價值171萬美元的羽絨和羽毛,中國、德國、波蘭、匈牙利和美國則是這些進口產品的主要來源。

全球出口方面,據估計,2020年全球羽絨和羽毛的產量約為532,528噸,中國是最大的出口國,佔全球供應量的70%(5.66億美元);其次則為台灣(1.65億美元)、波蘭(7,380萬美元)、美國(7,280萬美元)和德國(6,770萬美元)。

※註:台灣農委會2016年曾出面說明,受《動物保護法》規範,國產羽絨不會來自活拔,除了觸法因素外,也因為台灣的人工貴,活拔做法不符成本。

歐盟關於保護養殖動物的指令(Directive)規定不得對動物造成不必要的疼痛、痛苦或傷害;一項關於家鵝的建議(Recommendation)則表示不應從活禽身上拔毛,包括羽毛和羽絨。儘管如此,違規行為在波蘭卻層出不窮,四爪指出,根據歐盟規範,在自然換羽週期中收集羽毛是合法行為,但動物的舊羽脫落以便為新羽騰出空間的時期,對養殖業者來說是一個有利可圖的漏洞。

被拔完羽毛的鵝,癱倒在地。   © FOUR PAWS

四爪時尚產業動物福利專家麥卡夫(Jessica Medcalf)表示:「最新調查的一個驚人發現是,活拔的狀況在種鵝場很普遍,這些鳥被飼養的時間更長(4到5年),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活拔,我們估計種鵝場的鵝在被宰殺之前,可能會遭受16次活拔的劇痛。」

該組織呼籲時尚品牌採取行動,確保其下游供應鏈沒有活拔問題,而最理想的狀況是慢慢過渡到不含動物成分的替代品。而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製造的羽絨和羽毛中,只有5%獲得了未活體拔毛的動物福利認證,麥卡夫說:「這段影片展示了時尚界隱藏的殘酷,我們看到了獲利優先於動物福利。動物永遠不該如此受苦,尤其是為了做衣服。」

麥卡夫表示,消費者可以透過選擇同樣保暖的無動物成分替代品來提供幫助,或者至少尋找經過認證的羽絨產品──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些認證通常不包括種鵝、種鴨場,因此多向品牌方和製造商詢問,確保整個羽絨供應鏈中不存在活拔狀況非常重要。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