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對經濟動物利用態度調查 近九成民眾不捨母豬遭狹欄圈養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23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台灣民眾對動物經濟利用態度」的民調,結果顯示高達九成民眾表示能同理經濟動物的痛苦處境,還有超過六成民眾認為政府應透過法規或禁令,保障經濟動物福利。立委陳亭妃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已正式提「促進友善畜牧水產養殖推動條例草案」,將推動立法補助,鼓勵農民轉型友善生產。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23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台灣民眾對動物經濟利用態度」民意調查。攝影:廖禹婷

首次調查民眾對經濟動物態度 過半民眾認同應立法保障

過去針對民眾對於動物態度的調查範疇多侷限於貓狗,為了解民眾對經濟動物處境的認知,今(2022)年7月,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動社)委託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執行全台第一份針對民眾「經濟動物」態度的民意調查。

此次民調以台灣四種經濟動物生產過程的處境與福利問題為主軸,包含格子籠蛋雞、母豬狹欄、乳牛圈養及弓魚。調查結果發現,僅有二至四成受訪民眾了解這四項動物福利問題,不過經說明後,有高達七成五以上民眾皆認為這些飼養方式會對動物造成痛苦,其中民眾同理比例最高的為母豬狹欄(88.5%)。

而民眾對於政府立法保障動物福利的看法,在四項調查皆超過半數,分別有58%及68%民眾認為應立法禁止格子籠及狹欄飼養蛋雞與母豬;也有75%及64%民眾認同乳牛及水產動物福利應該立法保障。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研究員寸舫筑根據調查結果指出,雖然經濟動物離一般民眾生活較為遙遠,但台灣動保意識已越來越成熟。

台灣每年約飼養11萬隻來自溫帶氣候的荷蘭乳牛,由於台灣氣候高溫溼熱,乳牛常會因為熱到吃不下又要產乳,造成營養失調和生病。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母豬從受精配種到分娩生產前,約有四個月時間會被關在「狹欄」裡,只允許豬隻站立、趴下及側身躺臥,完全沒有前進、後退及轉身的空間,有些母豬更因此被迫長期躺臥在糞尿中。
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企業逐漸重視動物福利 民調顯示消費者也高度支持動物福利產品

台灣目前已有許多企業逐步將動物福利納入企業社會責任中。舉例來說,家樂福就宣佈將在2025年時全面停售籠飼雞蛋,民眾未來走進家樂福僅會在架上看到友善動物的非籠飼雞蛋。

根據家樂福統計,2018年開始推動非籠飼雞蛋時銷售佔比僅有4%,到了2021年則成長至超過20%,若單以家樂福自有雞蛋品牌數據來看,銷售比更高達其中73.5%。

企業逐漸重視經濟動物福利,但是消費端的態度又是如何?此次民調則發現,消費者對於動物福利產品表現出正面態度。約有七成六的受訪者認為,動物福利應該被納入評價企業社會責任的標準;也有超過七成五的民眾表示,願意支持購買價格可能較高昂的動物福利產品。

家樂福宣佈將在2025年時全面停售籠飼雞蛋,民眾未來走進家樂福僅會在架上看到友善動物的非籠飼雞蛋。圖片來源:家樂福官網

雞蛋友善生產指南上路近十年仍有四成蛋農不知 農委會挨批缺乏政策引導

事實上,在國際間格子籠及狹欄已逐漸被淘汰。寸舫筑說明,歐盟在1999年及2001年分別宣布廢除格子籠及母豬狹欄,並於2027年全面淘汰所有經濟動物的籠飼系統。韓國則是藉由完善友善轉型措施改善經濟動物處境。除了在經濟動物福利標準的訂定上,完整涵蓋蛋雞、豬隻、肉雞、乳牛、肉牛、山羊、鴨等多種動物,也建立友善生產驗證制度與標章,並在2018年修法要求蛋雞場最少需提供每隻雞750平方公分的空間。

雖然近年來各國加速推動友善經濟動物手段,我國農委會也訂有蛋雞、乳牛、豬隻的友善定義與指南,然而政策引導與落實的步伐卻被認為「落後國際一大截」。

寸舫筑指出,以蛋雞為例,根據2021年農委會普查結果,仍有四成以上農民不清楚早在2015年就已公布的〈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更有60%以上的蛋農不知道政府提供低利貸款給有意新設或轉型友善飼養的蛋農。寸舫筑批評,農委會缺乏明確政策宣示,以致於無法帶領產業走向永續、友善動物的方向。

台灣每年約飼養4300萬隻蛋雞,其中85%都以「格子籠」飼養。格子籠的空間僅約一張A4大小,2~4隻雞被塞在狹小鐵籠,經常出現嚴重啄羽、互相踩踏,甚至出現自殘行為。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現行法規遺漏友善飼養 立委將立法鼓勵畜禽水產友善轉型

雖然我國訂有《有機農業促進法》,希望促使國內發展有機農業及友善環境耕作,不過內容僅涉及「友善耕作」的輔導管理與推動,並未將「友善飼養」的範疇也一併納入。此外,我國現行的畜牧場申請、畜牧設施法規,及縣市畜牧場設置自治條例等規定,皆是針對高密度、高污染的慣行畜產所訂定,導致農民要轉型為友善飼養系統困難重重。

立委陳亭妃提到,為加速國內畜牧產業轉型,目前已正式提出〈促進友善畜牧水產養殖推動條例〉草案,將透過政策補助鼓勵畜禽水產友善轉型。他說,目前草案正在連署當中,預計下個會期可以正式送至立法院。

農委會畜牧處處長張經緯表示,農委會將全力支持相關法案推動。漁業署養殖組陳文深副組長也說,由於市場普遍存在「活魚較新鮮」的迷思,因此魚販才會透過活體弓魚配合消費者需求,目前已委請專家學者從魚類生理角度展開研究,希望未來能提出相關科學實證破除消費者迷思。

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於「活魚」的需求,業者會將活魚的嘴唇穿線拉到魚尾,把魚綁成彎月型延長死亡時間。被綑綁的鱸魚,在承受身體的疼痛的同時,仍會奮力開合鰓蓋、嘴巴掙扎呼吸,隨著販售時間長短,有時甚至長達8至12小時才死亡。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