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小鼠壓力大 恐讓研究結果失準 加拿大研究籲重視動物福利

記者 吳昱賢/報導

多數實驗小鼠被養在鞋盒大小的籠內。現在有研究發現,壓力過大的實驗小鼠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圖片來源/istock


動物實驗的必要性近年來經常受到討論,許多在動物身上看起來有效的藥物或治療方法,在人體臨床實驗階段卻失敗了;或是由於設計不當,研究往往無法重現,上述情況都讓人們開始重新檢視動物實驗。而在新冠肺炎期間,這樣的討論變得更加重要,近期一篇加拿大研究就發現,多數實驗室的飼養環境會誘發壓力,而這可能導致研究結果失準,作者呼籲加拿大應立法制定實驗動物的福利標準。

綜合外媒報導,在人體臨床實驗前,研究人員往往會先在大鼠、實驗小鼠身上進行動物實驗,然而本月一篇發表在《BMC Biology》的研究卻指出,多數實驗室飼養齧齒動物的環境條件太差,將讓大鼠或小鼠活在壓力之中,進而使研究結果失準。主導研究的貴湖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行為生物學家Georgia Mason:「我並沒有要否定其他研究人員的努力,但多數情況中,動物實驗的低效率令人瞠目結舌,每年浪費數百萬隻實驗動物。」

研究團隊分析了1萬筆利用動物的健康研究,這些研究橫跨癌症、心臟病、中風、焦慮和憂鬱症等相關實驗,部分研究將動物關在鞋盒大小的標準籠中,另一部分則提供豐富化籠,確保動物生活在溫暖、有社會接觸和刺激的環境裡。結果他們發現,標準籠裡的齧齒動物較不健康,疾病容易持續惡化且死亡率較高,Georgia表示:「與牠們的野生同類相比,這些齧齒動物生活在寒冷、刺激不足的環境裡,這意味著這些科學家是在『強迫』動物進行實驗。」


研究團隊指出,全世界每年有超過1.2億隻實驗小鼠和大鼠被用於科學研究,然而多數實驗室卻完全不重視飼養環境。Georgia指出:「通常實驗小鼠被飼養在鞋盒大小的籠內,大鼠則住在稍微放大的籠子,跟牠們的自然生活條件幾乎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目前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對於實驗動物的飼養環境並沒有嚴格要求。

未參與研究的葡萄牙波多大學(Universidade do Porto)實驗動物科學研究員Anna Olsson指出,這份研究可能是過去10年裡關於動物實驗最重要的分析。她解釋:「這項研究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代表著不重視動物行為和動物福利將干擾研究結果。」她補充表示,雖然此份研究並沒有明確證據,證明研究結果是否真受影響,但她強調:「不過這代表著,我們有必要質疑過去那些在惡劣條件下進行動物實驗的研究。」

加拿大有專門制定實驗室齧齒動物飼養標準的動物護理委員會(Canadian Council on Animal Care),該委員會是獨立機構,由聯邦研究機構贊助。去(2021)年,委員會發佈了評估實驗動物健康狀況的新準則,包括建議「動物應該是健康的,並表現出普遍、多樣化的積極種別標準行為*,及低頻率的異常行為。」


*種別標準行為(species typical behavior):實驗動物學用語,意旨物種的幾乎所有成員都擁有的某些行為。

不過Georgia認為,加拿大目前的齧齒動物飼養標準仍相當模糊,他希望加拿大參考瑞典、歐盟的標準,要求實驗室提供更多空間,提供可互動的設施,同時還要有木屑、碎紙等墊料和築巢材料,讓齧齒動物得以保暖。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