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北基桃8萬隻遊蕩犬 三市已完成80%母犬絕育 桃園預計明年達標

記者 李娉婷/報導

根據農委會全國動物收容管理系統資料,台灣本島所有公立收容所最多可容納7,600多隻動物,然而,這個數字,甚至遠低於新北市一個城市的遊蕩犬數量,就算加上民間收容力量,也對減少遊蕩犬數量的幫助不大,在犬隻隨手可得,許多飼主又缺乏正確觀念的情況下,流浪犬問題沉痾難起。

為此,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以下簡稱相信動物)自2016年開始實施「遊蕩犬高強度絕育計畫」,以區域遊蕩母犬絕育比例80%為目標,開始在多個城市走透透,見未紮母犬就出手,如今計畫邁入第六年,相信動物日前舉辦年會表示,台北市、基隆市、新北市都已經達標,桃園也現正熱紮中!

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17日舉辦年會,分享高強度絕育計畫成果。   李娉婷/攝

相信動物的遊蕩犬高強度絕育計畫以「會產生流浪犬」的母犬為目標,因此有主放養犬、無主野犬都是必須絕育的對象,根據該組織的計算,光是從台北市、基隆市、新北市和桃園市就有82,500隻遊蕩犬,就算匯集全台灣公私所有收容能量,都不可能容納這麼多的狗,而在犬隻俯拾即是的情況下,就無法避免不適任的飼主取得狗,停止「生生不息」的惡性循環,因此,相信動物認為,要推動飼主責任,在現階段的台灣,最重的推手絕對還是所有犬隻的絕育。

透過族群調查與實地訪查,相信動物計算出台北市、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四地遊蕩犬總數約有8萬隻。   翻攝簡報
有主的放養犬是流浪犬的大宗來源,相信動物以家訪方式一一找出這類犬隻。   李娉婷/攝

自2016年起,相信動物從台北市、基隆市、新北市一路紮到桃園市,隨著時間過去,在完成80%遊蕩母犬絕育的地區,成果開始顯現,2017年完成目標的台北市,除了幼犬入所量顯著減少外,與流浪犬相關的民眾通報量也從2015年的4,925件,降低到了2021年的1,023件,降幅接近8成,民怨明顯下降!

同樣於2017年完成目標的基隆市,幼犬入所量也從2015年的472隻,降到了2021年的25隻,整整減少了94.7%,絕育成果更是有公家機關一同維護,也因為幼犬數量少,得以嚴謹篩選認養人,絕育計畫成果斐然。

台北市民對流浪狗的民怨明顯下降。   翻攝簡報

(※陽明山國家公園地區由於過往不接受浪犬回置,因此並未執行相關工作,目前為台北市最後一塊未執行高強度絕育計畫的地區,雖然近兩年已經開放部分區域試辦絕育計畫,但目前相信動物絕育主力位於桃園,尚無法分出人力回到台北。目前台北市入所的幼犬,也多來自北投及陽明山國家公園。)

幅員遼闊的新北市,則是花了四年多的時間達成目標,動用3,884人次完成家戶訪查,絕育母犬數量達7,849隻,讓新北市的母犬絕育比例從59.6%上升到86.6%,當地的幼犬入所量,也從2015年的2,694隻,降到2021年的344隻,下降了87.2%!在這期間,新北市動保處還推出了母犬一律先絕育再送養的新措施,踏出遊蕩犬減量良性循環的重要一步。

新北市與流浪狗相關的民眾投訴沒有明顯變化。   翻攝簡報

不過,相信動物特別指出,新北市從1999收到的流浪犬投訴,卻沒有像台北市一樣明顯下降,變化不大,為何會造成這樣的結果,目前還不得而知。新北市動保處推測,可能是因為新北市有許多新開發區,這些地區原先就存在大量流浪犬,但居民不多,開發後人口移入,因此產生民怨。

此外,新北市還有約400戶的「不紮釘子戶」,飼主不願配合為遊蕩犬、籠鍊犬絕育,成為高強度絕育計畫的重大隱憂,這類家戶的訪查耗時耗力,就算公權力介入,也是長期抗戰,無法一夕結案,加上新北市動保處管轄範圍大、人員流動率高,與不紮飼主溝通的現場經驗難以傳承,是仍待處理的棘手難題。

桃園市的高強度絕育計畫有6,450隻母犬需執行。   翻攝簡報

目前,相信動物正在桃園市全力為母犬絕育,進入「守成期」的北北基三市也持續受理通報,偶有未絕育遊蕩母犬需處理,基隆與台北每月絕育的數量少於10隻,新北市則因幅員廣大及緊鄰桃園區段容易有新移入犬,因此每月絕育隻數仍有40至70隻。

根據該組織的調查,桃園市的遊蕩犬數量雖然與新北市相近,但2020年計畫開始時,當地遊蕩母犬絕育比例僅有45.6%,低於新北市的近60%,因此要紮的犬隻數量更多,加上桃園市的道路總長更長,因此挑戰更大,不過經過兩年的工作,其實距離達標也不遠了!相信動物預計2023年上半年可達成桃園市80%遊蕩母犬絕育的目標,完成後,下一站將會前進新竹。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