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搜救隊赴土耳其救災,雖然已是2月間的事,但趁著清明連假,跟著特搜隊周教官和搜救犬的步伐重回現場,了解災區實況和一些媒體不曾報導的真相,應該格外有意義………
/ 周聰吉 (消防署特搜隊搜救犬教官)
土耳其任務是台灣第一次全部使用自訓搜救犬出勤的國際人道救援任務,對於搜救犬界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1999年起我們開始學習栽培搜救犬,但之前台灣參與的幾次國際人道救援,使用的搜救犬不是美國訓練的就是韓國或日本訓練的,而此次所有的搜救犬均為本土所培訓,這代表我們的搜救犬培訓技術已經是非常成熟了。
搜救犬為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重要搜救夥伴,是一種高階放繩工作犬,因為牽扯到人與犬兩端的搜救技術,因此栽培成本及需投資的心力相當巨大,沒有自己實際成功訓練出一隻真正堪用搜救犬的人,永遠無法理解這種技術的難處。
搜救犬培訓技術屬於災難救援技術的一環,說來殘酷,災難救援技術全部都是由災民的血淚灌溉成長的,台灣位在地震帶上,因此這些年來對於震災的救援準備工作下足了功夫,同時這些年來我們也累積了相當多的地震救援經驗,不讓台灣過去每一條在地震災害中損失的生命白白犧牲掉,以生命為代價所提供的搜救經驗是台灣這塊土地上凝結出來的無價珍寶。
「以生命餵養生命,改變生命,用來拯救生命的工作」
犬隻為肉食動物,要生存必須吃肉,吃肉就是消耗生命,因此搜救犬馴養的工作是「以生命餵養生命,改變生命用來拯救生命的工作」,如此沉苛的工作,身為一線訓練師相當瞭解,這類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完全沒有所謂甜美的果實可言,也是一條無止盡的道路,即使完美的執行完救災任務,獲得無盡掌聲與滿堂喝彩,心中也不會有多少的喜悅。
國際人道救援是搜救隊的實戰練兵場
人性是自私的,災難無處不在,平常練兵當然最好不要在自己的家園,國際救災在專業搜救隊的眼裡就是一場實戰的練兵場,各國的搜救隊無不卯足全力爭取前往,因此支持搜救犬馴養,投注大量資源壯大搜救犬隊,已是當下刻不容緩的工作,努力栽培自己的搜救隊支持國際救災有其必要性,畢竟誰也不想災難發生時,自己的搜救隊毫無經驗值,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家園變成別人的練兵場。
台灣國際人道救援是怎麼做的
消防署在國際人道救援這區塊的建構,是採用聯合國國際搜救隊的標準做法設定的,因此平常在國內開辦訓練、考評搜救隊,並測試磨合各單位的搭配搜救默契等作為,任務派遣前,只要拿出平常經訓練考評備妥名冊,挑選單位及人員分配,並將這些人任務分工清楚,再拉進各分工溝通群組,隨後同步分工展開各自的工作。
時間倒回土耳其發生震災的2月6日,當日上班輪值為第一批出勤人員,為因應不同任務,消防署開設數種類型任務的分工群組,加入任務溝通群組,這些群組裡有各單位的幕僚如外交部、農委會防檢局、內政部警政署、國防部、航空公司、出勤人員、後勤人馬等等,架構非常龐大繁雜,因此一次成功的國際人道救援決不只是出勤的130人的功勞,這130人的後面還有很多單位的無名英雄挺著,只是這些人沒出現在螢光幕上,而有這些人的努力,任務才有可能如此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