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翻倍喊假的? 20年來東南亞老虎持續減少 毀林、陷阱問題待解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黃鈺婷/翻譯;林大利/審校;稿源:Mongabay

老虎曾經漫步在中南半島茂密的森林與印尼許多島嶼之上。位居食物鏈頂端的老虎,具有平衡生態系的功能,而人類也能藉由保護牠們,顧全地景整體的生物多樣性。

然而,被視為旗艦物種(flagship species)的老虎,其族群存續如今卻成未定數。2010年,13個仍有野生老虎分布的國家部長承諾,將制定保育措施,以在2022年之前,達成野生虎口翻倍的目標。

目前以東南亞的情形來看,這個目標恐怕難以達成。事實上,現在東南亞許多國家的老虎數量都比當年少了。過去幾年的時間,柬埔寨、寮國與越南的老虎都已在當地滅絕;過去20年來,印尼、馬來西亞、緬甸,以及雖然降幅較低但包含泰國的虎口數量都在下降。

棲地破壞與盜獵威脅 蘇門答臘虎、馬來虎數量下降

印尼目前只剩下不到600隻蘇門答臘虎(Sumatran Tiger,學名:Panthera tigris sumatrae),且其數量呈下降趨勢,保育等級已達「極度瀕危級」(critically endangered, CR)。由於伐木活動、油棕園與紙漿林面積擴大等因素,森林棲地大範圍遭受破壞,老虎數量也隨之驟降。如今蘇門答臘島上,只剩下兩個族群因各有30隻以上可繁殖雌虎,而具備長期繁衍的能力。儘管如此,這兩個族群現在也受到道路開發計畫的嚴重威脅。

蘇門答臘虎(Panthera tigris sumatrae)。圖片來源:Rhett A. Butler(Mongabay)

和東南亞其他地區的狀況一樣,蘇門答臘島上也有盜獵者伺機獵捕老虎,以供應國內外老虎產製品的非法貿易。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數據,1998年至2002年間,印尼每年至少有50隻蘇門答臘虎因貿易或人虎衝突而遭獵殺。

蘇門答臘島往北,馬來虎(Malayan Tiger,學名:Panthera tigris jacksoni)也艱難地依賴馬來半島破碎的森林生存。根據IUCN最新評估資料,馬來虎的保育等級在2014年已是「極度瀕危級」,估計只剩下一個數量介於80至120隻之間的族群。因為商用林地擴張與資源開採計畫,而造成的棲地流失與破碎化,是馬來虎所面對的主要生存威脅。

馬來西亞的開發計畫甚至連保護區都不放過,硬是切穿了能讓老虎在僅存的森林之間穿梭的重要野生動物廊道。例如一座計劃興建的鐵礦場,預計開發範圍將有超過60公頃位在索姆森林保留區(Som Forest Reserve),而這裡是馬來西亞4座重要森林保護區的交會處。為了這些開發計畫而闢建的道路,同時也是為盜獵者鋪路,讓他們有辦法抵達原本難以觸及的森林深處。

大馬公私合力移除陷阱、泰國維繫棲地完整性 保育成效佳

除了棲地流失之外,無差別式陷阱(indiscriminate snaring)也是老虎在中南半島所面臨的最大威脅。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估計,在柬埔寨、寮國與越南的保護區範圍中,大約有1200萬個陷阱,而這三個國家的老虎也都已經在當地滅絕了。

馬來虎(Panthera tigris jacksoni)。圖片來源:Rhett A. Butler(Mongabay)

雖然陷阱問題嚴重,但是馬來西亞的政府部門、NGO和在地社區,也以行動展現合作阻絕陷阱的成效。在馬來西亞的柏隆-天孟莪森林保護區(Belum Temengor Forest Complex),由原住民組成的反盜獵巡守隊,自2017年起移除了當地94%的活陷阱。「我們現在得將行動範圍擴展到全國,同時也需要強大的政治意願與投資配合」,WWF馬來西亞分會執行長Sophia Lim在聲明稿中表示。「復育東南亞地區的老虎也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保護集水區、減少天災衝擊,並提供當地人工作機會。」

泰國的老虎保育工作也經證實有效。泰國是印度支那虎(Indochinese Tiger,學名:Panthera tigris corbetti)的最後堡壘,雖然目前估計該國老虎數量少於200隻,但也已經確定在泰緬邊境附近的西部森林(Western Forest Complex),以及東巴耶延山-考艾山森林保護區(Dong-Phayayen-Khao Yai Forest Complex)都有數個繁殖族群。有力的保護措施以及棲地之間的相互連結,使得老虎能夠在這些森林中不同保護區之間活動,甚至也擴散到緬甸——最近的調查估計,緬甸老虎數量大概在24隻以下。

保育團體籲各國淘汰「老虎農場」 勿拖保育後腿

此外,老虎「農場」的存在也持續在拖保育工作的後腿,並助長殘忍的老虎部位買賣,是東南亞地區野生老虎面臨的另一大威脅。WWF估計,目前中國、寮國、泰國與越南總共圈養了8000隻老虎,這些農場繁殖與養育老虎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殺害並取得老虎身體部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Wildlife Trade Monitoring Network, TRAFFIC)在2019年的報告估計,東南亞地區在2000年至2018年間,每年平均會從走私客手中沒入120隻老虎。其中在泰國緝獲的老虎中超過半數、在越南也有約三分之一是來自圈養設施。

印度支那虎(Panthera tigris corbetti)。圖片來源:Rhett A. Butler(Mongabay)

保育團體呼籲中國、寮國、泰國與越南政府逐步淘汰老虎農場,並終止老虎部位的貿易,不論其來自野外或圈養。

今年11月即將在馬來西亞舉辦的「亞洲老虎保育部長級會議」(Asia Ministerial Conference on Tiger Conservation),將是各國政府重申老虎保育承諾的機會。這場會議將討論提高保護區預算的提案,以增聘森林護管員,並提升引入異地與重新引入老虎的機會。

「重新引入老虎是其中難度最高的保育行動,但如果各國政府願意支持,且能引入至管理良好、有充足獵物的保護區與地景,這個保育方法還是有機會成功的」,WWF主導老虎地景與復育計畫的格雷(Thomas Gray)告訴《Mongabay》。他補充,印度與俄羅斯的證據也證明,重新引入計畫是可行的。

「將老虎重新引入地區性滅絕的東南亞國家(如柬埔寨、越南與寮國),可能會花比較長的時間。但是如果大型地景能夠被保留下來、阻絕狩獵,且老虎獵物的族群能夠恢復,那就一定可行。像是柬埔寨的豆蔻雨林(Cardamom Rainforest Landscape)與東部平原地景(Eastern Plains Landscape)兩者都有潛力執行計畫」,格雷說。

不過物種的重新引入仍應該當成保育的最後手段。老虎最需要的還是足夠的森林棲地、充足的獵物來源和可靠的保護措施。如果東南亞的老虎復育工作,能確實將這些工作做到位,那或許到2022年,老虎族群至少會往正確的方向發展。

參考資料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