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新移民”定居中港台 有啥事?

小小蝴蝶捎來氣候變遷訊息,亞洲平均升溫遠高於全球水平,暖化危機迫在眉睫。 法新社

轉載自自由亞洲電台;撰稿/麥小田;責編/許書婷

2021年熱浪席捲北半球,北極圈下起滂沱大雨,小小蝴蝶也發出氣候警訊,從香港、台灣到中國,如火如荼上演「南蝶北移」的生存劇碼,美麗的翩翩身影捎來「蝶報」:地球暖化正走在失控的邊緣。

「2021年香港發現7個新蝴蝶品種,包括鳳蝶、灰蝶、蛺蝶,而且大多是熱帶地區品種。」香港鳳園蝴蝶保育區專案經理陳嘉宏說,對地處亞熱帶的香港來說,熱帶蝴蝶大爆發是不尋常的現象,「當中有好幾個品種在香港可以找到繁殖紀錄,這也說明牠們不是迷蝶,並不是跟隨園藝植物或季風來港,而是有落地生根的趨勢。」

熱帶蝴蝶的「北漂潮」

陳嘉宏舉例,去年香港第一次發現卡環蛺蝶(Neptis cartica)和白襯安灰蝶(Ancema blanka),前者原居地在中國華南地區、印度、不丹和尼泊爾,後者一般分佈在泰國、印度等地,香港好幾個地方都記錄到這兩種蝴蝶,而且在不同地方都有繁殖紀錄。

有意思的是,這一波「北漂」熱帶蝴蝶的落腳地不只在香港,還出現在鄰近的澳門、廣東。陳嘉宏指出,去年香港找到珍灰蝶(Zeltus amasa)之際,澳門、中國珠海也發現了珍灰蝶,時間線很接近,以前這些地方都沒有記錄過這個品種,一般來說,珍灰蝶棲地主要在馬來西亞、泰國、印度、緬甸、婆羅洲等地。

珍灰蝶屬於熱帶品種,長翅尾相當吸睛,去年香港、澳門、珠海都發現牠的踪影。 (香港鳳園蝴蝶保育區提供)
珍灰蝶屬於熱帶品種,長翅尾相當吸睛,去年香港、澳門、珠海都發現牠的蹤影。(香港鳳園蝴蝶保育區提供)

台灣也湧現一波波熱帶蝴蝶「新移民」,國際知名的蝴蝶專家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徐堉峰表示,台灣的蝴蝶研究可追溯至1866年,從1866年至1985年,100多年間只有2種外來蝴蝶在台灣住下來,而且極有可能都是人為帶來的,不過,1985年到2008年至少有7種熱帶蝴蝶在台灣定居,像是菲律賓的原生種曲波灰蝶(Catopyrops ancyra),1990年代跨海來到蘭嶼、綠島定居,2000年前後在高雄港發現的鑲邊尖粉蝶(Appias olferna peducaea)也是一路由菲律賓北上,現在整個台灣南部都有牠的蹤影,成為很常見的蝴蝶。

除了外來蝴蝶,台灣島內蝴蝶也有「南蝶北移」現象,而且這兩年格外明顯。 「好比說翠斑青鳳蝶(Graphium agamemnon),1980年代我讀大學時要去墾丁看,這兩年到了台北,去年我第一次在師大校園看到,然後牠就繁殖了。」徐堉峰不可置信說,「黃裳鳳蝶(Troides aeacus kaguya)也是過去在台灣南部才有,然後陸續北上,現在全島都看得到,這兩年也是跑到師大來繁殖。」

香港還出現熱帶蝴蝶「回歸」的新模式。陳嘉宏指出,2021年帥蛺蝶(Sephisa chandra)在香港好幾個地方出沒,上一個記錄是在10年前,所以這次算是牠的回歸,此外,2017年第一次在香港發現的斯米玳灰蝶(Deudorix smilis),過去每年只有一個觀察紀錄,2021年可以說是大爆發,同時有很明顯的繁殖紀錄,這個品種在熱帶地區也不多見,連標本都很少,如今卻在香港安家落戶。

亞洲的平均升溫遠高於全球水平,1951年至2020年中國地表升溫速率為每10年增加0.26°C,1991至2020年間,香港氣溫每10年平均上升0.24°C,台灣則在過去110年來上升了1.6°C。 「近20年來,香港氣溫持續上升,天氣冷的日子變少了,夏天的熱夜也明顯增加。」陳嘉宏攤開天氣數據,「對熱帶蝴蝶或昆蟲來說,可以繁殖的地方變多了,所以我們發現牠們有往北移動或擴散的行為。」

「這些熱帶蝴蝶不是搬家,而是棲地擴大了,因為北邊本來較冷,不適合牠們居住,現在溫度上升,反而變得適合牠們居住了。」徐堉峰觀察,「以台灣來說,北部的平均升溫幅度比南部高,南北氣溫差距減小,所以南部蝴蝶可以來到北部生活。」

「蝶蝶不休」的氣候哨聲

氣候暖化擴大熱帶蝴蝶的地盤,卻也葬送溫帶蝴蝶的生存空間。徐堉峰表示,隨著暖化加劇,偏冷涼的棲地跟著縮小,甚至有可能將溫帶蝴蝶推向滅絕命運。

「台灣水青岡(又稱台灣山毛櫸)是很好的例子,它是一種溫帶樹種,台灣特有種的夸父璀灰蝶(Sibataniozephyrus kuafui)就是以水青岡為寄主植物。」徐堉峰長期投入氣候變遷對夸父璀灰蝶影響研究,他所屬的研究團隊做了氣候模擬,「如果全球暖化趨勢持續下去,50年後現有的水青岡會大面積消失,夸父璀灰蝶也會跟著消失。這是一個例子,熱帶蝴蝶勢力擴大,可是相對的,溫帶種類就會受到威脅。」

隨著暖化加劇,夸父璀灰蝶的寄主植物水青岡將大幅消失,這種溫帶蝴蝶也可能面臨抄家命運。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提供)
隨著暖化加劇,夸父璀灰蝶的寄主植物水青岡將大幅消失,這種溫帶蝴蝶也可能面臨抄家命運。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提供)

徐堉峰說明,蝴蝶是氣候變遷和環境變化的重要指標生物,牠們對環境非常敏感,特別是很多溫帶蝴蝶一年只有一個世代,因為溫帶植物往往一年隻長一次新芽,或是只開一次花,好比說吃水青岡的蝴蝶,牠的幼蟲只吃嫩葉,兩者必須搭配得剛剛好,現在氣候失序變亂,植物和蝴蝶都受到影響。

「日本水青岡上面有一種富士璀灰蝶(Sibataniozephyrus fujisanus),理論上新芽要到2、3月才會長出來,有一年12月我和東京大學教授在山上找到100多顆卵,我們非常驚訝,超過五分之一已經孵化了,也就是說,這些提早孵化的幼蟲全部都會死。」徐堉峰親睹氣候變遷打亂蝴蝶的生命週期,「所以蝴蝶是一個很好的指標,告訴我們現在整個氣候是很有問題的。」

在暖化效應下,越冬型蝴蝶的遷徙路線也出現變化。陳嘉宏指出,屯門小冷水是香港最大的斑蝶越冬地,2013、2014年小冷水仍可見大量斑蝶群聚的盛況,數量高達上萬隻,但是這兩三年來大幅銳減,2021年幾乎看不到有斑蝶來這裡過冬。

徐堉峰表示,過去台灣北部很冷,入秋斑蝶會南下到高雄、屏東、台東一帶過冬,在南部形成越冬谷,高雄茂林有個很有名的紫斑蝶谷,以前規模大的時候都是幾百萬隻,這幾年似乎明顯減少,而越冬期也有縮短趨勢,因為冬天不冷了,提早北上。

「蝴蝶效應」節節進逼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最新評估報告顯示,單就工業革命以來累積在地表龐大熱能所帶來的暖化慣性,未來10至20年之內地表升溫就可能邁過1.5°C門檻。陳嘉宏推測,未來的「蝴蝶效應」將愈來愈顯著,在香港和鄰近地區可能會發現更多的新蝴蝶種類,尤其是熱帶地區廣泛分佈的品種,此外,植物壓力也會跟著提高,近年香港大量出現朱紅毛斑蛾(Phauda flammans),因為溫度升高讓幼蟲變得更多、生長得更快,蛾災大爆發對一些相關樹種造成壓力。

由於氣候變遷和人為因素,蘇鐵綺灰蝶由罕見的夢幻蝴蝶蛻變為危害生態的害蟲。 (陳達智攝影)
由於氣候變遷和人為因素,蘇鐵綺灰蝶由罕見的夢幻蝴蝶蛻變為危害生態的害蟲。 (陳達智攝影)

蘇鐵綺灰蝶(Chilades pandava peripatria)也是暖化逆勢崛起的「黑名單」,徐堉峰說,這種蝴蝶本來在台灣非常稀有,幼蟲主要吃台東蘇鐵的嫩芽,台東蘇鐵一年隻長一次新芽,不過,氣候暖化使得蘇鐵萌芽期變長,再加上引進外來種的琉球蘇鐵後,這種蝴蝶一年到頭都有東西吃,族群數量跟著擴張,現在成為聯合國列名的入侵種害蟲,從台灣攻進日本,而蘇鐵還有另一種害蟲白輪盾介殼蟲,兩種害蟲聯手已經把一些稀有種蘇鐵吃到快滅絕了。

不只升溫,暖化挾帶的極端氣候也是蝴蝶的致命殺手,這幾年歐洲乾旱、野火、暴雨頻傳,英國「蝴蝶保護組織」(Butterfly Conservation)最新調查發現,2021年英國各品種蝴蝶與飛蛾的統計數量創下歷史新低。徐堉峰分析,溫度升高本身已經對溫帶蝴蝶不利,乾旱、野火更讓植物難以生長,極端氣候對英國的蝴蝶來說是多重打擊。

2021年發表在《Science》期刊的一篇研究也指出,在全球暖化的系統性作用下,40年來,北美西部多數的蝴蝶族群量減少了將近50%。 「加州是北美西部特有種蝴蝶最多的地方,加州蝴蝶最怕干旱,因為這裡是地中海型氣候帶,夏季乾燥、冬季多雨,如果氣候變遷導致冬季乾旱,植物就會長得差,蝴蝶的幼蟲就會沒東西吃。」徐堉峰在柏克萊大學攻讀博士時調查不少加州棲地,「很多種蝴蝶就是在舊金山灣區的南灣先滅絕,直接的原因就是乾旱。」

相較溫帶蝴蝶面臨的極端氣候衝擊,徐堉峰表示,這不代表熱帶蝴蝶就沒事,現在颱風的規模比過去大兩三倍,升溫后海平面上升,很多沿海棲地會被淹沒,而亞洲海平面上升速度也遠高於全球水平。

儘管暖化讓各地蝴蝶族群數量有不同消長,生物多樣性已經悄悄流逝,徐堉峰提醒,「現在全球有2萬多種蝴蝶,在氣候變遷過程中有些物種會滅絕,這是不可逆的,多出來的蝴蝶數量沒有辦法去彌補已經滅絕的品種。」


版權所有© 2006, RFA 。經自由亞洲電台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許可進行再版。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