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影響 非洲野犬分娩日期延後 幼崽存活率降低

一張含有 狗, 野狗, 哺乳類, 室外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非洲野犬受到全球暖化影響,幼崽存活率下降。圖片來源/ナショナル ジオグラフィック)


記者 吳昱賢/報導

全球暖化衝擊生態系,生物努力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有些植物開花的時間提早,連帶著影響昆蟲及以昆蟲為食的鳥類,而現在一篇美國研究發現,食物鏈中的頂級掠食者也受到重大影響,且可能導致物種滅絕。這篇研究發現因全球暖化,非洲野犬延後了分娩日期,進而導致幼崽存活率下降,可能使原本瀕危的非洲野犬面臨滅絕。

延伸閱讀:西澳鯊魚灣研究:大型掠食者若消失 恐加劇氣候變遷影響
氣候變遷間接殺鯨? 研究揭座頭鯨繁殖困難的可能原因:鯡魚減少、營養不足
氣候變遷導致中非國家公園水果少81% 大象挨餓、平均體重下降


綜合外媒報導,以前的研究發現,全球暖化可以導致植物或以植物為食的「初級消費者」(如鳥類和昆蟲)發生重大轉變,但是科學家們還未發現氣候變遷影響大型的食肉哺乳類動物。這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的研究針對波札那北部60群非洲野犬的30多年資料進行分析,結果發現——30年間非洲野犬的分娩日期延後了22天。

雖然這能讓非洲野犬在最涼爽的氣溫產下一窩幼崽,然而當溫度開始回升時,幼崽仍處於關鍵的「穴居期」(denning period),高溫讓幼崽的存活率大幅下降。每年冬天是非洲野犬的繁殖季節,幼犬出生後會在巢穴裡待3個月,之後開始與其他同類一起旅行、狩獵。

研究主要作者,華盛頓大學生物學助理教授Briana Abrahms說:「很不幸地,這是一個『出油鍋,入火坑』(out of the frying pan, into the fire)的情況。非洲野犬為了跟上氣候變遷將生產日期往後,但這導致巢穴期的溫度更高,最終降低幼崽存活率。」

Briana認為,非洲野犬陷入了所謂的「物候學(Phenology)陷阱」,物候學為研究氣候與生態事件時間關係之學問,物候學陷阱則是指物種為了適應環境變化,改變了主要生命事件的時間,卻適得其反。

Briana指出,關於大型食肉動物的長期資料並不多,能夠獲取這些資料並做出研究,是「罕見且幸運的事」,但他也強調:「這代表了這種資料的重要性。當我們在研究氣候變遷如何影響生態系統時,這類長期資料是不可或缺的。」

受到棲息地破碎化、疾病和人類衝突影響,非洲野犬已經處於瀕危狀態,目前在非洲大陸上估計只剩下6,600隻,或僅有700對繁殖對,波札那北部是非洲野犬目前最大的野外棲息地。研究團隊指出,如果人類進行不干預,非洲野犬就會滅絕。


Briana認為氣候變遷可能也影響其他掠食者,他說:「氣候變遷對頂級掠食者的影響,可能比原本想像的更家普遍。我們希望我們的發現能夠激勵其他科學家,開展關於其他掠食者與氣候變遷的研究。」

延伸閱讀:14隻非洲野犬從兩國保護區飛來 助馬拉威重建獸群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