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育有成果 中國城市首入選 6中國城市入COP15“自然城市行動平臺”

記者 吳昱賢/報導

深圳紅樹林保護區中的黃嘴白鷺。圖片來源/CFP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從12月7日舉辦至19日,除了討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大會外,還有許多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平行會議,像是第七屆全球城市與地方政府生物多樣性峰會(簡稱城市峰會)。今年首次有中國城市入選「自然城市行動平臺」(Cities With Nature),共有6個城市入選並獲得「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的稱號!

城市峰會是COP15大會第二階段會議的七個平行活動之一,由中國昆明市、深圳市、《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加拿大魁北克政府與蒙特婁市府共同主辦。根據城市峰會官網所述,城市峰會鼓勵非國家級的各地方政府參與,以「深化地方生物多樣性行動」為主題,一起交流如何生物多樣性的地方治理,會議中眾多中國城市也分享了中國的生物多樣性治理策略。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文忠表示:「我們於將中國故事、深圳實踐分享給全球。深圳在全國率先將近50%的市域面積劃入基本生態控制線(中國政策用語,意指生態控制區),還有24%的陸域面積是保護區,納入比例在全國數一數二。我們也是少數展開生態調查評估的城市,設有生態環境科學觀測研究站和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浙江省湖州市和嘉興市則分享了「生態」與「城市經濟」的融合,包含南潯區西部的桑基魚塘,在池塘中養魚、上面種植桑樹、以桑葉餵蠶、蠶沙(蠶糞便)再餵魚的共生模式,嘉興市濕地公園也有「稻魚共生」的成功經驗。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郎文榮指出:「透過生態養殖、生態旅遊等模式,浙江不斷地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並推動全民參與,讓保護與利用形成良性迴圈。」

今年有多個中國城市被納入「自然城市行動平臺」。圖為深圳市接受頒獎。圖片來源/Eyeshenzen

主辦單位今年還首次將中國城市納入「自然城市行動平臺」,包含昆明、成都、湖州、南陽、嘉興、深圳等,他們還根據「新加坡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The City Biodiversity Index)進行評選,授予這6個城市「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之稱號。除了上述城市外,另有15個城市也入選自然城市行動平臺,包含巴黎、名古屋、舊金山、波士頓、蒙特婁等。

*新加坡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世界第一個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標,由新加坡政府設計,該指標為評估城市生物多樣性之首選,目前全球有400多個城市使用。新加坡政府設有詳細的操作手冊、背景資訊跟量表,且會固定更新。

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解釋,「自然城市行動平臺」是一個由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 – 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合國環境署(UNEP)共同組成的合作夥伴倡議。該平臺通過線上互動方式,針對保育、永續開發等面向提供豐富的指南、工具和案例,可幫助城市重新檢視他們與自然的關係。

對此,《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Elizabeth Maruma表示:「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成就的同時,也實現了經濟發展。我想,這可以成為所有發展中國家的榜樣。」美國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生態學助理教授Vanessa Hull則表示:「中國有地球上18%的人口、GDP規模佔全球的18.5%,在全球自然保育的議題裡,他們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我們期待中國做出更多改變,落實更多地區性的生物多樣性政策。」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