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鳥語”! 日本動物學家17年研究有成 開設世界首創“動物語言學”課程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日本動物學家鈴木俊貴研究鳥類17年,終於發現其中的語言學規律。圖片來源/NBS

不論是電影「怪醫杜立德」,還是市面上許多辨別寵物情緒的產品,都顯示人們對與動物溝通的嚮往,而這樣的未來或許真能實現!日本動物學家鈴木俊貴在森林中觀察鳥類17年,終於發現山雀叫聲的語言學規則,他發現鳥類發出的20多個單詞,還能組成200多個句子,不同的排列也會有不同的效果。現在,鈴木俊貴將在東京大學開設了世界首創的「動物語言學」學科,破譯更多的「動物語言」。

今年4月,東京大學啟動了一項由「鳥語博士」鈴木俊貴主導的研究,鈴木俊貴靠著發現山雀叫聲的語言學規則,斬獲日本生態學會「宮路研究獎」、文部科學大臣「青年科學家獎」,並在今年升等為副教授,在東京大學開設動物語言學,對於一個年僅38歲的研究人員來說,這是一項極為罕見的成就。

不過,鈴木俊貴投入在研究的時間讓人難以想像,他笑說:「我花了17年的時間進行研究,每年的6月到8月,我都躲在輕井澤的森林裡觀察鳥類,其餘時間都在專心做研究。」他發現,山雀似乎會用特定的叫聲來警告同伴有危險,「山雀」也成為他大學、碩士畢業論文的主題。

鈴木俊貴解釋:「傳統的看法是,人類以外的動物沒有語言。例如,人們一直認為狗只能汪汪叫來表達牠們的情緒;而人類嬰兒在一歲左右開始說有特定含義的詞語,像是爸爸、媽媽、噗噗(汽車),之後會開始使用語法,靈活地產生複雜的句子。」

經過多年研究,鈴木俊貴發現,山雀如果要通知同伴「有危險」,會發出尖銳的「嗶—嗞嗶」(ピーツピ)的叫聲;若是要召集夥伴集合,則會以低沉、急促的聲音發出:「唧唧唧唧」(ヂヂヂヂ)。若把兩者加在一起「嗶—嗞嗶,唧唧唧唧」時,便是「大家快集合起來,把敵人趕走!」的意思。

鈴木俊貴每年6至8月,都在山林中觀察鳥類。圖片來源/karuizawa

但是,若把它反過來,組合為「唧唧唧唧,嗶—嗞嗶」播放給山雀聽時,山雀卻完全沒有反應。鈴木俊貴解釋:「我們推測,這些叫聲是有文法概念的,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發現有人類以外的動物,能夠運用句子和文法來傳達情報。我們還發現,山雀利用202多個單詞,能夠組合成超過200種的句子。」

作為「動物語言學」的開創者並不容易,鈴木俊貴也坦言:「要找出動物聲音的含義並證明它們,確實是相當困難的。沒有先例,所以我們必須從方法論開始。 我們調查鳥類的叫聲、觀察同類聽到時的反應,推測牠們到底聽到了什麼。」他強調:「這項學科不僅需要理解動物生態,還要擁有動物行為學、語言學及認知科學的基礎,如果把動物放在實驗室中,牠們不會表顯出自然的行為,因此這項學科非常仰賴實地觀察。」


即使是被認為擁有高智商的物種,像是黑猩猩、海豚和烏鴉等動物,過去也沒有科學證明這些動物擁有語言能力,鈴木俊貴指出:「這也是為什麼我想要在每個動物身上都檢查是否具有語言能力,這也是『動物語言學』課程開設的原因,透過非人動物的視角看待世界,我們的視野會變得廣闊。」

未來,鈴木俊貴將帶領研究團隊持續破譯動物語言,他表示:「或許透過這些研究,我們對自然的價值觀將發生重大變化,這將是一個重新思考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機會──我們目前面臨著各種環境問題,例如生物多樣性下降、全球暖化,設定詳細目標很重要,但我認為透過動物的語言來瞭解牠們的世界也同樣重要。」他笑說:「能夠打動人們的,不是政府設下的規定,而是愛護動物的那顆心。」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